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056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46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图书馆学的客观性依据是基于批判现实基础上的理性要求。它与古典图书馆学家崇尚的“实事求是”、“凸显本真”有着显著的区别。“实事求是”之所以不等同于客观性,缘由在于其实质上是一种高下分明的品级性。与之相反,客观性的实质体现在它的平等性上。图书馆学的客观性原则在过往的古典图书馆文化演进史上得以长久的承袭,主要在于其刻意求索着一种理想化的精神世界。这一理想化精神世界的内在底蕴是人性为本、自由发展和真理永恒。图书馆学中的各种偏见能够凭藉人性为本、自由发展和真理永恒加以克服,同时,人性为本、自由发展及真理永恒本体的偏见又能被图书馆学发展史所克服。  相似文献   
102.
刘志林 《安康学院学报》2003,15(2):49-52,55
人权问题是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人权问题非常复杂且流派纷呈;因此,有必要对其理论渊源——近代古典人权理论的核心天赋人权说进行考查,以便在了解此理论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导致该理论陷入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公平、平等、公正是困惑教育的三大难题。公平是相对的,教育工作者要追求相对的公平。学生的先天差异与教育的公平能够协调;学生“择校”体现了公平;教育价值应体现教育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4.
在短篇小说《森太太》中,作者裘帕·拉希莉描写了印度裔女主人公森太太移民美国后的特殊生活经历,体现出三方面的主题:即森太太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森先生对森太太的压迫、主流社会对森太太的排斥,进而反映出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本,旨在阐释小说在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放女性、争取种族平等问题上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5.
教育公正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分配严重不公等问题。只有反思和重新确定政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关心弱势群体,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制度规则,才能确保教育公正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公式给出了Parseval等式的一种构造性证明.  相似文献   
107.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的道德教育体系应该包括民主观、公正观、平等观、人道观和自由观,这些是善待他人的道德观,也是解决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难题二的重要教育内容。这五观在内容上相互包含,功能上相辅相成,实施中相互支撑,是全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8.
我们长期以来把自由和平等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实际上它是一个生存论的事实,也就是说,人们在生存论即深层人格的层次上是自由和平等的,这对我们在现实中建构自由平等的现代人伦关系有一种实质性的规范作用。我们的公共伦理学应该以此为基础,才不会只停留在信念层面,而是获得了生存论前提,所以,现代人伦关系范型的实质应该是保卫和实现人们的基本平等自由权利,从而让人们的社会活动成果能够渗透到我们的深层自我之中,滋养我们的深层人格。  相似文献   
109.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关注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十分重要。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不公平已是相当凸显的问题,国家需要从资金、制度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性的策略来改变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10.
目前中西文论对话存在不平等,在中国处于“弱式文化”的今天,要想使中国文论“在中外文论对话中凸现与复苏”不现实,只有先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改变自己的“弱式文化”地位,中国文论才有可能“凸现与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