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908篇
科学研究   193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55篇
信息传播   16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将就拟制血亲间、姻亲之间以及丧失生育能力的表兄弟姐妹之间能否结婚等问题进行研究,并追踪在完善禁婚亲立法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译本研究、译介史和译者研究三个方面对近二十年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孟子》英译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当前学术界在《孟子》英译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73.
Both Marguerite and Pan Jin-lian are famous tragical female images. Corrupt social system and the hypocrisy of the moral system are the roots of the two women’tragedy. Facing the fate of injustice, Mar...  相似文献   
74.
马桂启 《科教文汇》2014,(31):151-152
中国传统审美观与伦理观是统一的,审美与伦理存在着同源起点,审美伦理具有教化功能,但是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审美文化出现了伦理价值偏离。这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构建和谐伦理观背景下的审美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5.
周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68-1273
【目的】了解学术不端文章与其作者所在机构、作者的职称、学历等因素与之间的相关性,为编辑部初审提供参考。【方法】 以《岩土力学》在线网站2014年收到的3032篇文章为统计样本,按照第一作者所在机构、职称、学历为统计指标对包括被发现的34篇有学术不端行为在内的文章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来自985高校、211高校及中科院作者的稿件,出现学术不端的比例最低,来自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作者的稿件发生学术不端的比例最高,来自一般高校和专业研究院作者的稿件出现学术不端的比例介于前两者之间。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作者的文章发生学术不端的比例远高于正高级职称作者和中级以下职称作者。作者的学历高低与其文章出现学术不端的比例的高低没有相关关系。【结论】 在审稿过程中,对来自勘测设计施工单位或专业研究院的稿件,特别是中级或副高职称作者的稿件,应该仔细审稿。靠作者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来抑制学术不端文章的出现是不现实的,制定约束学术不端的行为的准则或立法是铲除这一顽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6.
Artificial Life (ALife) has two goals. One attempts to describe fundamental qualities of living systems through agent based computer models. And the second studies whether or not we can artificially create living things in computational mediums that can be realized either, virtually in software, or through biotechnology. The study of ALife has recently branched into two further subdivisions, one is “dry” ALife, which is the study of living systems “in silico” through the use of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the other is “wet” ALife that uses biological material to realize what has only been simulated on computers, effectively wet ALife uses biological material as a kind of computer. This is challenging to the field of computer ethics as it points towards a future in which computer and bioethics might have shared concerns. The emerging studies into wet ALife are likely to provide strong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Life’s most challenging hypothesis: that life is a certain set of computable functions that can be duplicated in any medium. I believe this will propel ALife into the midst of the mother of all cultural battles that has been gathering around the emergence of biotechnology. Philosophers need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debate and can serve a vital role in clarifying and resolving the dispute. But even if ALife is merely a computer modeling technique that sheds light on living systems, it still has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ethical implications such as its use in the modeling of moral and ethical systems, as well as in the creation of artificial moral agents.  相似文献   
77.
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主义取代新教伦理成为支配资本运作的价值观基础。消费主义的支配作用使自然、社会、人及人的思想走向了"单向度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与危机,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批判性张力消失殆尽。面对这样的历史与思想语境,需要我们发挥道德哲学的否定性批判功能,在对消费主义的伦理反思与批判中,回归消费的本质,重新确立一种"合理的"消费伦理观,超越消费主义。对西方消费主义的伦理批判与超越,将为当今中国社会消费的和谐发展和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富有启迪性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78.
随着体育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体育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对体育教师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其思维方式和教学决策权更需要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以"以生为本"的人性关怀来审视,从边界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教学决策权的边界从伦理边界和能力边界、法律边界和制度边界、社会边界和心理边界进行阐释。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决策权是作为体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具体体现,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体育教师教学决策权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延展性,具有其本身行使的体育区域和体育边界。通过对体育教学决策权边界的剖析,使得我们对体育教学决策权的理性认识,更加有利于我们对体育教学决策权的利用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79.
技术训练是足球运动员提高自身和整体技术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如果球员在技术训练中存在不良行为,将势必影响到训练的效果。本研究以参加2008年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的俱乐部中的部分球员共16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在技术训练中的不良行为表现做为研究重点,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我国成年女足球员在技术训练中存在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球员的长期的训练习惯、训练态度、相关训练认知上的欠缺以及教练员的管理监控不利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0.
“伦理行为”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它关联起一切形态的道德规范与美德要求,因而它异常复杂。“伦理行为”的复杂性表现在它既要把伦理动机与伦理目的联系起来,又要把情感与理性纠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还要以利益为原动力,把人的需要、欲望带入其中,并对人性予以审查与拷问。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使《新伦理学》对伦理行为类型学说的探讨与构建,仍然仅滞留于意识的表层而未能达向深度拷问。《新伦理学》的这种局限,构成了伦理行为类型学说之基本思想探讨的真正起点,以此为步,对伦理行为问题予以深度检讨,揭示了伦理学它那空阔深幽的人性化的情意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