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3篇
教育   290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以奥运礼仪为突破口实践“人文奥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奥运礼仪为突破口,将“人文奥运”落实到可操作的实践中来,切实提高国民的奥运礼仪意识和知识水平。目的在于通过传播与普及奥运礼仪,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文奥运”,更好地为奥运会服务,从而有效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8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礼仪探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礼仪的内涵为切入点,结合虚拟参考咨询台(VRD)运行的现状,提出参考咨询馆员与用户应遵循的一些服务礼仪规则,并指出图书馆在保持服务礼仪方面应做到设计人性化VRD界面、考虑软件性能、注重用户研究、加强内部管理与培训等,以规范参考咨询馆员与用户的行为,提高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83.
加强教师礼仪教育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前我国教师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加强教师礼仪教育,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4.
贾谊认为秦朝速亡,不仅在于秦政“仁义不施”,更在于秦制“遗礼义”,“遗礼义”是造成秦“仁义不施”及汉初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制定了以“礼义”为中心的汉家制度。尽管他的制度构想未成于当时,但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5.
通过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感受形体礼仪的重要并加深对礼仪的理解。讲解课程意义、教师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实训等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6.
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使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7.
邢震宇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70-71,125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呈现多样化趋势。文章通过对跆拳道的技术、精神魅力以及练习跆拳道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的论述,并将跆拳道与同类项目(拳击、散打等)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跆拳道运动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理想选择。建议高校体育课应该积极开设跆拳道课程。  相似文献   
88.
商务礼仪课程对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程教学中的实训课是让理论转变成实际工作中可以实现学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阐述目前高校中的商务礼仪实训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改变考试形式和拓展第二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9.
理学始于宋代,创始人为周敦颐、张载、二程,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理学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主张"即物而穷理"。后期有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主张"致良知"。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得出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作为思想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学对我国传统的法律思想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善"或"使之善"是教育的本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现代教育却挖空了(道德)教育的根基.由此,学生成了"可算度的人",德育方式出现了主知主义和主行主义两种偏向:前者主张"知识即美德",测量的是知识的"多少";后者认定"美德看行动",计算的是好事的"件数".回归人之艺术的天性,探寻艺术对美德的启迪,达致礼乐相融、合和而生不失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可能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