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78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创新网络作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共享的重要依托,对公司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理论界关于网络关系强度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尚存在较大差异。文中以创新网络为视角,分析网络关系强度与不同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对创新网络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辨析突破性创新模式与渐进性创新模式的特点和差异;其次,通过对企业网络关系强度与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出网络强关系与弱关系两者各自的优缺点。进而根据2种创新模式之间对不同网络关系强度的需求差别,分析总结出创新网络关系强度与不同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服务产业创新的"逆向产品周期"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形产品创新中的“A-U模型”已成为描述制造业技术创新演变规律的一般模型,而对服务业的创新演变规律学者们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不存在一个获得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本文介绍Barras提出的“逆向产品周期(RReverse Product Cycle:RPC)”模型,并对模型的局限性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知识获取、路径依赖、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路径为知识获取-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突破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同时路径依赖对知识获取与企业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为我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信息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模仿创新战略为出发点,以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作为例,研究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低研发成本战略构建过程中人力资源实践变革,通过提升研发团队的模仿创新能力,探讨其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构成要素。研究结果表明,承诺控制混合型人力资源系统适合模仿创新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兵云  陈圻  李邃 《科学学研究》2011,29(9):1406-1414
 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研究结论却出现了分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差异化战略、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对239家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同时通过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且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大,创新部分中介了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运动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过程中生长抑素(SST)和生长抑素1型受体(SSTR-1)的应答和适应变化特征,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又依据取样时间的不同分为15小组,建立递增负荷训练模型。分别于第0、2、4、6周末的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将大鼠全身灌流固定后取脑及垂体,冠状位连续石蜡切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得图像使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1)下丘脑中SST主要分布在3V旁室周核的上半部分,为胞质阳性;SSTR-1主要分布在垂体边缘,为胞膜阳性。(2)各组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对6周递增负荷运动的适应性变化特征为:①对照组大鼠SST在6周内无显著性差异,SSTR-1在第2周时最低,依次为第0、4周,至第6周时最高;②2周安静状态SST较0周明显增多,4周安静时下降至略低于0周,第6周则下降更低;SSTR-1安静状态下4周最高,依次为第6、2和0周。(3)各周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对1次性运动的应答性变化特征为:①第0、4周运动后即刻SST的表达增多,而第2、6周减少;训练第0、2、4周大鼠运动后3 h均可恢复至运动前安静状态,第6周则不能恢复;②SSTR-1在运动即刻及恢复3 h后的变化规律与SST一致,但运动结束后3 h的恢复程度较SST低,有滞后现象。结论 (1)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影响下,安静状态时大鼠下丘脑SST运动初期一过性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适宜运动可以减少安静状态SST的表达,有利于维持自身的免疫机能;(2)大鼠垂体SSTR-1对1次性运动应答性反应的规律与SST一致,即接受适宜运动训练的个体运动后即刻表达增多,处于运动应激动员和衰竭阶段的个体运动后即刻表达减少;(3)运动后即刻及安静状态下,过度训练均引起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表达减少,对于对抗免疫抑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机体防御抑制保护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以TMS320F28335控制器和PM100CLA060智能功率模块为基础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霍尔位置传感器和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功能.采用变速积分PID控制算法,实现了转速和电流的双闭环调节.该控制系统具有硬件结构精简、调节精度高及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便于高效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业已展现出颠覆各行业秩序的重构性力量。大学教学范式是否亦然被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提供何种可能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学范式运作的价值网络进行扫描发现,延续性创新力量难以有效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知识即力量”的实践误读、去标准化教学的“持久战”、反馈功能弱化的超稳态及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悬浮等变革困境阻碍大学教学范式的更迭跃迁,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急需创造性破坏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教学范式核心要件的整合能够激发逆转教学范式变革困境的创造性破坏力量,重塑教学价值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大学教学新范式具有较大的收益递增潜力,其生成性的教学理念抑制信息传递的变异,非线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转识成智的动力,融合式的教学内容降低知识创新的边际成本,增值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使大学教学范式走出变革困境并实现再造,大学教学共同体须坚守“通专融合”的人本教育,秉持用以致学的学习观和认知指导的教学观,重构教学治理技术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李旻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74-276
在党的十六大上,社会和谐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内容而提出,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课程改革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从根本上取决于广大教师的实践.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作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当自觉更新,树立与新课程相一致的新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杨静  陈菊红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70-173
从知识角度将技术创新能力分为渐进性创新能力和突破性创新能力,并分析了制造商与供应商间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对制造商的这两种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供应商不同参与时机下双方间的知识共享对制造商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建立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