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1817篇
科学研究   25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13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是实现转移的保证,可围绕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开展富有实效的、多样化的教育及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992.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目前,关于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比如,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等。伴随“民工潮”的出现,农民工进城对社会既产生了积极作用,又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妥善处理其消极作用,这些便是本文所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3.
结合出台的新劳动法,对高校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简要介绍与简单说明,对所要面对的新形势进行了一些粗浅讨论,主要论述了在新劳动法出台后采取何种管理措施与具体的实施手段,能够对各高校加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4.
借鉴法律经济分析的观点从微观角度来论证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雇保护制度的立法关注点,就是在劳动权保障论的观点上,在强调原来从抽象谋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功利主义正义观的同时,不应忽略更具体关怀社会境况最差者的社会正义观。劳动法应当抽出弱者利益,由国家公权形式实现底线保障,并通过国家干预而生成的某些弱势群体个人利益的社会化形式。因此,在劳动法的视野下,以人为本进行社会整合的目标应该是罗尔斯正义论的第二原则“差别原则”.即提倡最少受患者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995.
论“竞次”现象在中国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探讨“竞次“概念的形成入手,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竞次“在中国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了“竞次“现象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期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竞次“行为,实现公平竞争,保护工人利益。  相似文献   
996.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以生产劳动为基础,内含着主体的对象化和自然的非对象化。“物质变换”的过程是由能动的主体——人发动的,人是“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主导性因素。但是,人的主导性因素的发挥却是以自然的基础性条件为前提,即“物质变换”的“主体向度”始终是寓于“自然维度”之中的。并且,马克思从主体和自然的辩证统一以及主体与自然、主体与主体的当下“裂缝”中找到了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尺度。  相似文献   
997.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重心。明确课程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方向,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每一课时的教学活动都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呈现。对于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学校应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和实践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998.
“用工荒”与“就业难”——物流人才供需错位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物流人才市场一方面表现为"用工荒",因物流业火了而使得企业急需各类人才,一方面又表现为"就业难",大批物流专业毕业生一职难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解决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99.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1995年以来梅州市劳动力供给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梅州市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要素对梅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劳动力水平供给效应递减、劳动力垂直供给效应开始凸现.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水平供给效应下降的主要原因,职业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政策背景下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是梅州市劳动力垂直供给效应显现的主要原因.认为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就地转移,加大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创建良好平台,内培外引高素质人才,是提高梅州市劳动力供给效应、促进"双转移"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