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4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模式主要有欧美模式和日本模式。近几年通用性管理模式流行,分为基于承诺型和基于控制型的两类模式。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应从中得到借鉴:确立人本管理理念;帮助员工确定职业锚;注重情感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等。  相似文献   
72.
从专利权质押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结合政府和商业银行以及风险投资构成专利权质押贷款基金。构建出分阶段的贷款模型有效地降低了借贷双方的风险,提高专利权质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3.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数字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下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且数字金融是部分通过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4.
专利质押贷款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也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如何确定专利价值直接关系到专利质押贷款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目前,在专利质押贷款环境下,研究专利价值的决定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以我国2004-2010年176份专利质押贷款数据为样本,分析专利属性、企业属性以及其他控制变量对专利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质押状态下的专利属性仍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因素,企业属性能体现贷款风险的高低,它对专利质押贷款额度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5.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参与主体与风险之间的关联程度与参与主体对风险的防控程度并没有显著关系。运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合理分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收费权及收费权质押做出阐释,探讨了收费权质押的现实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收费权质押立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完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收费权质押制度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77.
基于现存的风险预警平台,结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本身的特点,建立基于第三方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动态监控与预警系统,以便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生后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进行实时跟踪,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参与各方的合作机制更加紧密、稳定,保障多方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78.
描述一种新型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融资研究的趋势、业务模式、资信评价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结合可拓层次分析、模糊综合的信用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用区间数取代传统专家点值打分来构造可拓判断矩阵,能克服传统层次分析中专家模糊经验判断问题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足问题,减少大量试算工作,并能更合理地计算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融资项目的信用度。最后将其应用于某个商标权融资项目中,证明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79.
专利权质押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08-2012年度专利权质押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首先概述了我国专利权质押发展现状,接着从出质人、质权人以及专利权质押标的物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专利权质押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本文在介绍和分析英、美、澳、日四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现状,从政府与学校互动,建立质量指标体系,践行“外适性”质量观,实施分类指导,保障学生话语权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与实施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