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3136篇
科学研究   34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9篇
综合类   20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42.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在教育管理伦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为研究意义的认同、研究热点的形成以及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参与等.同时也存在着问题研究深度不够均衡、实证研究稍显薄弱等局限,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于我国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43.
在张载的生态伦理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尊重生命,兼爱万物”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题;“民胞物与”是维系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想原则;“体天下物”是其生态伦理思想所要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4.
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把自己历史观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改造为伦理学和价值学意义上来看待,是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传统并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种人道主义偏重于对历史的人性化理解和解释,而缺少对人本身价值要求的真正关注;把人道主义当作伦理和价值学方面的准则和要求来看待,并把其当作理解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全部内涵.则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西方历史观和世界观的人道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45.
大学生迷恋网络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某高校因不及格学分达标而受试读、退学处理的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受处理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所致。调查发现了迷恋网络大学生的专业特征、地域特征、性别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由于迷恋网络而诱发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为此,高校应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工作,整顿治理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成才教育和心理辅导等,使大学生尽快走出迷恋网络的误区。  相似文献   
46.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网络诞生地,又是网络建设和发展最快的领域,生活在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方式等深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重视对大学生网上的道德教育,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7.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SA8000”运动,搞好企业伦理建设,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SA8000”无论就其所包含的伦理内涵还是作为伦理建设的手段,已深深地植根于经济活动,是源自经济活动本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要求,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伦理建设全球化的合理正当要求。依据“SA8000”进行伦理建设,对我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竞争力的提升和内部关系的协调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方略下,如何进行高校道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讨论了社会性道德背景的产生以及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的冲突,并考察了西方伦理学者对此问题的解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保持道德教育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特定的社会性道德背景之间适度的张力是一种较为明智的态度。  相似文献   
49.
要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念,并将其贯彻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及方法中去,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解决学生现实基础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惟其如此,才可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外部约束"为"内心需要"。  相似文献   
50.
编辑在和作者与读者的交往中 ,根据自己扮演的各种角色 ,形成了编辑特有的行为规范。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尊重作者的劳动 ,维护作者的权益 ;坚持质量标准 ,择优录用稿件 ;无私奉献 ,甘当无名英雄 ;多出精品 ,为读者服务。编辑的这些行为规范 ,是对各种职业道德共同要求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