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0篇
  免费   143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教育   13794篇
科学研究   1017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707篇
综合类   970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55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799篇
  2020年   958篇
  2019年   824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902篇
  2015年   985篇
  2014年   1688篇
  2013年   1701篇
  2012年   2353篇
  2011年   2268篇
  2010年   1665篇
  2009年   1382篇
  2008年   1572篇
  2007年   1822篇
  2006年   1644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1113篇
  2003年   1000篇
  2002年   696篇
  2001年   46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upon a first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by product users vs. product producers. In a study of over 50 years of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whitewater kayaking field, we find users in aggregate were approximately 3× more efficient at developing important kayaking product innovations than were producers in aggregate. We speculate that this result is driven by what we term “efficiencies of scope” in problem-solving. These can favor an aggregation of many user innovators, each spending a little, over fewer producer innovators benefitting from higher economies of scale in product development. We also note that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only one initial point on what is likely to be a complex efficiency landscape.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总体呈现出有起有伏、强弱转换的格局。作为汽车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发展则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总体来说,电动汽车的发展在逐步向原有的发展预期靠拢,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不可否认发展电动汽车是全球汽车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支点。在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组织方面已有多家企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这强者鼎立的格局中,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携电动汽车Model S走入大众的视野并且成功杀出重围。从知识共享导向的角度分析创新网络构成和各主体特征,基于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特点和电动汽车产业内知识共享的特性分析研究,对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组织的演化发展以及网络组织内各要素特点的研究结论将为合作创新和网络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川西地区敏感脆弱的生态坏境,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提出了川西气田油气绿色开采战略目标,致力于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成套技术研发,着重在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钻井液重复利用技术、地层水利用技术3个方面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对西南油气分公司技术创新内外环境的分析,揭示西南油气分公司技术创新的本质,阐明在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企业要同时具备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增效的理念及良好的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低碳、持续创新的原理。  相似文献   
994.
李后建  张宗益 《科研管理》2014,35(12):160-167
本文运用空间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技术,基于1998至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改进,而金融市场化则妨碍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积极作用,而弱了金融市场化对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消极作用,但作用程度并不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技术创新效率除了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外,而且其空间效应强度会随着区域因素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经济因素是技术创新效率空间聚集的主因。本文为理解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理解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95.
康健  胡祖光 《科研管理》2014,35(5):19-26
三螺旋模型中的企业维度可区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个具有不同特征并互动演化的亚类,依据SCP分析范式,在解析"大学—政府—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学—政府—制造业"两个并行三螺旋协同创新结构和行为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进行理论推演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两个并行互动的创新三螺旋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在理论上丰富三螺旋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为详细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6.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按阶段分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创新效率。本文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整体创新效率为0.582,研发创新整体效率为0.284,产品创新整体效率为0.529,东部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在研发效率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利用二维矩阵的方式将各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划分为四种类型,进而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宜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97.
汪晓梦 《科研管理》2014,35(5):38-43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构建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合肥市作为分析案例,根据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将分析结果与有关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区域性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演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嵩  洪进  赵定涛 《科研管理》2014,35(6):84-93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共同演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共同演化理论,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系统与所在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模型;并运用协同学的分析方法,选取相应的序变量,形成两系统共同演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两系统的演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两系统的共同演化水平呈现显著的四梯度分布,演化过程表现为持续提升和往复波动并存,总体演化水平较低且东西部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999.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产业创新链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构建了新兴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选取五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了相关政策。研究发现:从产业创新链的角度,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必须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政策的侧重与完善必须瞄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个国家的政策样本表明,政策的完善程度与产业的发展实际基本一致。进一步,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加大供给端政策的出台力度、环境支撑端特别重视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端采取"短期以公共交通为主,长期发展私人交通"的策略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董洁林  陈娟 《科研管理》2014,35(12):76-84
作为企业商务模式的重要部分,产品创新模式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呈现出了崭新的特点。本文以快速成长的智能手机公司小米为案例探讨互联网环境中的产品创新模式,有三个主要发现:1)小米充分利用互联网生态环境,聚焦互联网的客户群特征并采用最新互联网工具和平台激励客户参与小米研发;2)与传统开放式创新不同的是,小米不仅创新思路来自客户,并且在产品创新全过程都深度把客户卷入进来,在产品研发各阶段用众包方式与客户无缝合作,充分利用客户的认知盈余;3)与传统创新管理分阶段线性流程不同的是,小米创新过程采用小团队全程负责,每个创新阶段无缝对接,迭代开发、循环往复。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呈现了独特性,可称为为"无缝开放式创新"。小米模式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对这种模式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对进一步夯实理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