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4078篇
科学研究   30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62篇
综合类   25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8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数感是人们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感悟,以及运用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进行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数感发展的总体规律是数感发展水平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数感的构成要素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的关系、数的运算、数的估算、数的问题解决.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过程要经历3个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通过代数式、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探索数与形及在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2.
经过中国人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1945年台湾终于光复。对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台湾民众欢欣鼓舞,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高度融合,表现出空前一致的民族与国家认同。但由于国民党政权的专制与腐败,台湾民众因对国民政府不满导致1947年爆发反政府的“二二八事件”,台湾人民的本土意识空前膨胀,民族精神失去主导地位。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台湾民众的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产生了更化。  相似文献   
103.
以艾南英的文章、年谱为主要依据,结合复社、桐城派的相关资料,由艾陈之争作为切入点,展开探究艾南英的文论思想。艾南英极力推崇唐宋派,明确了学秦汉以唐宋为桥梁的途径,突出了从司马迁、韩愈、欧阳修到归有光的散文既成传统,强调了平易通达的表现手法。其"以古文为时文"中的义与法、雅与洁等主要文学理论开了桐城派先声。  相似文献   
104.
在在线学习环境中,社区感、社会存在感是影响学生成功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线学习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越来越关注多媒体工具、富媒体教学方法对在线课堂中社区感、社会存在感的积极影响的有效性。此外,随着在线学习环境越来越多媒体化,计算机媒介学习环境的内在社会障碍可能会越来越少。因此,本文首先调研了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包括社会存在理论、计算机媒介交流环境中的社区;然后探讨了特定的多媒体方法对于社区建构、社会存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英语词语是一种复杂的言语系统,由音素、词素、义素等各种言语成分按音系、词法、语义等多重的层次结构关系构成,受上下文、情景、社会文化等多重的语境因素制约并在语境中执行句法、语义、语用等多重的功能,体现为不断的运用和演变过程,并呈现出辩证关联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各种系统特性。因此,英语词语分析应兼顾其总体及其内外共时和历时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采用“放眼总体、考察语境、分析结构、透视过程”的系统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左传》选篇《郑伯克段于鄢》(见隐公元年)中的"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一句。历来对"聚"的解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聚"是聚集粮食或粮草;一种认为"聚"是聚集民众。本文从各种文献角度考察,得到"聚"为聚集粮食或粮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8.
怀疑论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起点。普遍怀疑基于良知为我们提供的健全理智,始于对经验常识的反省,实际上是理智的自我反省。普遍怀疑的前提是诉诸健全的良知,其中暗含了三重公共性的理论预设;普遍怀疑并不等于反对经验,而是重新审视经验;普遍怀疑的起点是对感官不可靠的论证;普遍怀疑中预设了八个不证自明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以黄廖版《现代汉语》这部极具影响力与普遍性的教材为例,指出目前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词类误用"存在的困惑可从两方面予以解决:一是,教材编写与教学活动要把词类在语法活动中的本用与活用的二重性分开来;二是,采取"三主三式"的教学结构模式。这可基本解决词类误用教学中的困惑,提高学生对词类误用的认识水平与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王彬 《铜仁学院学报》2006,8(5):21-22,34
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中,有一些似词非词的语言现象,这类词被称为“离合词”.离合说是指运用扩展法认定有关复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点的一种语法分析理论.但笔者认为事实上无离合词.笔者将从扩展法论述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