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0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以构建人类新文明为指向而追求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秉持历史主动精神,以建设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为己任,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成功走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前途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从而在21世纪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62.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原生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具有文化根系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等特点。“以史为师”、“以史为鉴”的中华历史意识、民族间交汇凝聚后出现的新的人文气象以及以“修身”、“自强”为重点的“自律”文化传统,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实践中的创造与艰难探索中的发明既是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3.
唐毛芳 《现代教育》2014,(10):90-90
文言文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施展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不容乐观。对此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相似文献   
64.
品味智慧     
洪超 《新读写》2014,(1):31-31
国学很热,文化很热。打开电视,总有学术“奶妈…‘奶爸”大谈文化之重要。当国人的口袋殷实之后,怀着一点腼腆,开始需要精神的富足,这很好。认可本民族先贤的智慧,知道中华文明需要薪火相传,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65.
2014年,中国版本图书馆举办了4个展览,其中两个是作为中国主宾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书展上举办。到今年底,中国版本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已累计在国内外举办了50个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展览,在开发版本资源、弘扬中华文明、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66.
杨红 《出版参考》2014,(Z1):11-12
正"耕读传家"曾是中华文明引以为豪的传统之一,当下我国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阅读已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要素,尤其值得关注。一、不容乐观的我国国民阅读现状2013年7月,一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投书媒体,对中国人不读书的现象深表忧虑。孟莎美回忆说,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夜航班上,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都是中国人,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候机时,德国乘客多在安静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在穿梭购物或大声谈笑、比较价格。  相似文献   
67.
燕赵是中华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东面渤海,西、北倚太行、燕山,山海之间有广阔肥沃的平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开放的人环境。是燕赵化产生和发展的丰厚土壤,由此形成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地方色彩浓郁的燕赵化,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完善,已渗透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化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一、研究背景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由来已久,由于其开始阶段远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尽管古史传说中记载了一些当时的故事,但是不能作为信史。那一大段没有文字的历史只有通过考古发掘,依据对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的研究结果来撰写。因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誉为是为中华民族修家谱的盛举。多年来,  相似文献   
69.
名楼诗话     
喻军 《集邮博览》2012,(8):41-43
中华文明漫长历史长河中留存至今的名楼名阁,既是一处建筑,更是一种文化。它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劳动结晶。它以其独特的内涵,保留并记录了中华民族在特定社会的形式和特定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70.
200多年前,中国和西欧经济发展都面临着空前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压力,正如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所指出,经济增长受到限制.在工业化方面,劳动密集型看上去是两者理性选择的共同方向.然而,西欧此后走上了一条资源能源密集型工业化道路,在短短几十年间把原本在劳动密集型工业化道路上领先的中国远远地甩到了后面,中国反倒看上去似乎“停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