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科技的发展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也渗入到大学的外语课堂,外语课堂成为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场域,再生产出学习者内隐性的文化、建构了学习者的意义空间,同时作为高校实施教学的空间,外语课堂也生产出了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人。  相似文献   
22.
布迪厄1(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法国杰出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布迪厄1930年出生在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西洋省,1951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4年通过教师会考成为中学教师,1958—1960年在阿尔及尔大学文学院教授哲学,1960—1962年在巴黎大学任教,1962—1964年转至里尔大学教授社会学,1964年担任高等研究实用学院(1975年更名为社会科学高等学  相似文献   
23.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谱系中,阿尔都塞一直是伟大与争议并存的人物。阿尔都塞一生致力于政治斗争中进行理论实践,在其理论中,有关国家的思想是其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界公认《论再生产》集中体现了阿尔都塞的国家思想。文章以国内外对《论再生产》(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的研究为基点,透视学界对阿尔都塞国家思想的研究进展,尝试修正并完善对阿尔都塞国家思想的固有认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2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分析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用以诠释后申遗时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在开发中的运作过程以及策略活动。研究认为:生存心态是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基本动力,权力正当化是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运作逻辑方式,而象征性实践则构成了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本质意涵。  相似文献   
25.
陈兴新 《收藏界》2011,(5):72-74
建窑兔毫盏是我国宋代福建建阳窑烧制的黑釉茶盏(建盏)中的窑变类名贵品种,是以其如丝似毫的窑变色彩流纹命名的。北宋时始烧制,南宋时最为繁盛,元代不再生产。建窑兔毫盏的造型特点与所有建盏一样胎骨厚重,口沿薄,深斜壁,小圈足,内施满釉外施釉不到底,有垂流釉圈,底足部露胎,胎黑色,胎质粗而不润但十分坚硬,釉呈黑色或黑褐色,少量青黑色,釉层中流淌着丝丝如兔毫般的流纹。  相似文献   
26.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档案工作要更好地为企业决策、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档案工作者素质,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27.
28.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手稿》最深刻、最重要的主题,也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再生产自然”思想是《手稿》的一个重要思想,挖掘其深刻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影响了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本文从中国现阶段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以及容易与之混淆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0.
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效率与公平之间是矛盾的,重效率必然会损害公平,重公平也会损害效率;有人则认为效率与公平是一致的,从长期来看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迥异的逻辑“悖论”,显然是由于对公平概念存在因人而异的多元理解造成的。如果将公平定义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相统一的概念,则在社会再生产的统一过程中,效率与公平既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绝对的一致,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效率与公平的优先排序只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环节在一次再生产过程的逻辑次序,是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分析的逻辑安排,而不是区分孰轻孰重的规范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