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自2004年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一批入选栏目”以来,坚定不移地走学报特色化、专题化的发展道路,对应“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打通现代、当代,以系列栏目集中刊发中国新文学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42.
由于赵树理的创作过于追求革命功利性——立志做“文坛”文学家,夺取封建文化阵地,与五四新文学相比,其作品又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3.
晚清通俗小说与"五四"新文学实际是一种文学运动的两个阶段,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通俗小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不人流的表现,也有吐故纳新的追求.另一方面,新文学内部也开始由雅向俗的悄然实践,表现出多种走向.雅俗文学就在这种互相交融、互相对立中成为一个融合体.  相似文献   
44.
扛起文学大旗的鲁迅,沿着“五四”新文学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把笔伸向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如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等作品,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劳动人民形象。既有阿Q那样的雇农,又有像闰土那样的贫农;既有为地主做佣工的祥林嫂,又有自食其力、开小茶馆的华老栓夫妇;还有出卖苦力的人力车夫……这许多不同类型的劳动人民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45.
平生敬重鲁迅的文品与人品,余以为称鲁迅为"民族魂"、"中华魂"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46.
百年河北新文学走过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到1930年代中期,完成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新文体的创建;1937——1949年,在战争的洗礼中获得重大发展,并为新中国河北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间,它在曲折发展中走向成熟和繁荣;新时期,他又进入空前辉煌的发展深化期。河北新文学具有时代主旋律情结、悲剧性崇高品格和强烈的地缘文化特征;其成因不仅在于时代生活的影响,更在于地缘文化精神的浸润。  相似文献   
47.
对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史的编纂和对新文学作品的选编,需要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境况,特别是与当时的文化争论紧密联系起来.重读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今天对当时文化界境况的了解,而且也可以重温当时对新文学的评价,从中可见五四运动的一些主要人物再三重申并肯定五四理想,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的一些不自信和担心.他们反思到:他们生命中的一段历程结束了,与之诞生的文学也行将告一段落.总之,可以推想: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史的编纂和新文学作品的选辑,并不是五四全盛时期的硕果,而是人们对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深切留恋,<中国新文学大系>尤其可以算是为了已结束的文化时代,也为了自己一代人所作出的贡献而建立的一座纪念碑.  相似文献   
48.
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辅以《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国新文学图志》以及《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等著作,杨义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范式和系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系统和范式,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视角来切入整个中国现代小说史的。  相似文献   
49.
当我们对中国新文学史作一番匆匆的巡礼时,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触目且不争的事实——那些在文学史上最具才华、最有贡献、最负盛名的作家,均属游离于传统主流文化和当时主流政治之外的“边缘人物”。他们正是以其边缘的处境、边缘的立场、边缘的视角和边缘的价值。完成了进入主流文学和主流文化的历史使命。本文以张爱玲为例,试图阐明“边缘化”与文学成就乃至文化成就的因果关系及其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0.
青海新文学是伴随着青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发生发展的。在迄今近8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从边缘化的地区性写作逐步汇入中国新文学主潮并努力营造自身品格的流变过程。映衬着独特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的青海新文学,以对“自然与人”主题的关注和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构成了其鲜明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