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9):47-48
正"握手"曾是丧葬礼俗史载,早在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俗中,就有"握手"一称,它是指用黑色带子系在死者手臂上的物品。《新唐书·礼乐志》和《大明会典·丧礼》等  相似文献   
42.
杨慎是明代学识最为渊博、著述最为繁富的作家,著有《升庵诗话》等诗歌理论著作。自少年起。杨慎受业于以文章名天下的一代宗师、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状元及第迄至中年遭流放以前,杨慎任职于翰林院,以博学名闻天下。杨慎评议唐宋诗,阐发“夺胎换骨”的理论、学习六朝和晚唐诗歌,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以及运用实证的方法解诗等三方面诗学理论,都与他曾经在翰林院任职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43.
一天,明成祖到御花园观赏花景,见满园鲜红的鸡冠花中,独有一株是白色的,觉得很稀奇,就把它摘下藏在衣袖里,走到翰林院,明成祖就召集翰林学士们作鸡冠花诗。解缙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了第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尽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性质却无大变化,直至伴随着传统时代的结束而寿终正寝。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  相似文献   
45.
唐代少阳院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前期,太子居住东宫。玄宗以后,太子多随皇帝居住在大明宫寝殿旁的少阳院。 有关大明宫少阳院位置,一些唐宋史料记载不尽一致。李肇《翰林志》云:“翰林院又北为少阳院。”宋敏求《长安志》卷六《右别见》亦云:“内侍省、右藏库次北,翰林门内,翰林院学士院。又东,翰林院,北有少阳院。”  相似文献   
46.
王亚林 《大理文化》2014,(12):83-84
正在弥渡,有"翰林虀"的说法,其来源于先辈师范的一句诗"未食翰林虀,时烹小宰羊"。所谓"虀",就是细切后用盐酱等浸渍的蔬果,如腌菜﹑酱菜﹑果酱之类。这里的翰林,据说指的便是龚渤。他是弥渡寅街镇莘野村人,天赋才华,25岁即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侍讲学士,就归里栽花种菜,田园牧歌。让人想不到的是,龚翰林还是做咸菜的高手,否则,史学家师范怎么命名他做的咸菜为"翰林虀"呢?同村人师范怎么宦游大江南北也对"翰林虀"唇齿留香呢?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时隔40年之后,弥渡县谷旗营村人谷际岐继之  相似文献   
47.
<正>郭尚先画印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莆田城内书仓巷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等,工诗善文,擅书能画,又嗜金石,精篆刻,其诗书画印,有"四绝"之誉。著有  相似文献   
48.
49.
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馆阁诗歌创作出现了宗宋的现象.在翻写宋代著名作家诗文、追随宋诗创作的体裁等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追摩宋代馆阁作家的意识.李东阳所作的集句诗,体现出其晚年宗宋的创作转向.  相似文献   
50.
八戒上岗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各奔东西,各谋生路。两年后,唐僧已是国家级大学士,权倾一时。悟空当上了皇家保镖,"天子门下五品官",风光无限。沙僧去翰林院抄书去了,正宗白领。唯独八戒好吃懒做,依仗取经挣来的奖金度日,可是日久天长,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这不,八戒出来找工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