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2610篇
科学研究   197篇
各国文化   166篇
体育   333篇
综合类   255篇
文化理论   98篇
信息传播   6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田振江 《丹东师专学报》2011,(3):153-156,F0003
改革开放以来,吐鲁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时,吐鲁番地区拥有类型多样的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文章以旅游活动为视角,重点分析了旅游相关群体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吐鲁番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活动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从儒门六经之修订,到现当代社会史史料搜集,乡村社会文献整理,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之历史。自主体、类别、性质、特征等方面观,与传世典籍文献、官方档案文献并列而存在的民间文献包括乡村社会文献,是一个特定的文献系统。从历史文献学学科视域中审视正在迅速消失中的乡村社会历史文献,进而实现系统科学整理,是民族文献遗产保护的现实举措,是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工程,也是历史文献学学科重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3.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诗歌"代表了一种文化模式",无论是在诗风还是在诗歌创作的意象选择上,都受到儒家的影响,有儒家的"民胞物与"的人文生态思想元素;而且受到道家以及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有道家遵从自然,自适自得的人文生态思想;此外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人文生态痕迹。  相似文献   
104.
体育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陕西体育类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状况、传承机制、资金投入、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析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Multi-academy trusts (MATs) are now a common feature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al landscape. Yet numerous high-profile failures indicate that they present substantial challenges in terms of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One of the areas that most exercises school leaders and boards is the setting of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the MAT. This includes elements such as its expansion. This article draws on 30 interviews with school leaders and trustees from 6 MATs and 10 interviews with national leaders of governance in looking to respond to the research question: What are the principal drivers for strategic expansion in MATs? The article begins by contextualising the research in light of recent policy, then moves to consider why theory on strategy as narrative was chosen in preference to other strategic approaches, and how it was employed to analyse data.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within this sample there are a number of drivers for MAT expansion and that these fall under six principal categories: opportunities, values, pressures, feelings, risks and resources. It also concludes that resources and business viability play a substantial part in decisions to expand, and that strategy appears to be an it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As such, it contributes to theory on the governance of multi-level organisations and to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s focus on MAT growth.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就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所存在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认为: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优势大于劣势,在高校开展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8.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summer school, ‘Living in the Landscape’ (LiLa) in 2018. LiLa's practices focused on creating dialogue among art education, anthropology and nature science and developing culturally sustainable methods for investigat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Komi Republic of Russia. The article's research interest is how dialogue and cultural heritage appear in the artistic processes, artworks and final exhibition of the summer school. These are examined through art‐based ac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and culturally sustainable art education. The four‐field model utilised in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multidimensional role of dialogue in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aborative artistic endeavours.  相似文献   
109.
一般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文革时期已全部消亡,不复存在。实际上,从文革时期传唱的歌词看,传统文化中的“礼乐一体”、“乐教”和“集体意识”等特征得以强化甚至发生畸变,“乐教”的宣传教育特征极度彰显,抒情传统退隐淡化。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