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376篇
综合类   9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1995-2004年我国朝鲜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对我国朝鲜族1995年和2004年中、小学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来,我国朝鲜族中、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但胸围却出现负增长,三者之间发展不平衡;机能呈上升趋势,但身体素质除男生的上肢力量有所提高外,均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尤其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校学生体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62.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76-981
目的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探究水中运动对髋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在Cochrane、EBSCO、Embase、OVID、PEDro、Pubmed、Web of Science搜索关于水中运动对髋关节炎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将文献导入endnoteX9,用PEDro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水中运动对肌力和计时站起-走测试成绩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无运动干预结果显示:水中运动对髋关节疼痛的缓解和WOMAC(function)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有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对照组对髋关节疼痛的缓解和改善躯体功能优于水中运动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水中运动可改善髋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肌力和功能,可作为髋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63.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062-1066
目的探讨跳水项目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特征,以期更好的完成力量训练。方法通过对广东优秀跳水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及躯干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测试及三维测力台SJ、CMJ测试,测定跳水运动员各肌群肌力水平。结果跳板运动员与跳台运动员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其基本规律为男板>女板>男台>女台(P<0.05);跳板运动员与跳台运动员在关节等速肌力水平、三维测力台SJ、CMJ测试结果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其基本规律为男板>女板>男台>女台(P<0.05);膝关节的屈伸快速力量比例在0.60左右,踝关节则在0.40左右,低于世界标准;相对于体能项目,跳水运动员受到年龄、体重等因素影响,力量水平一般,快速条件下膝、踝关节耐力水平一般,躯干耐力水平较好。结论跳水运动员下肢薄弱肌群为膝关节屈肌、踝关节伸肌、躯干伸肌,同时膝、踝关节屈伸比值过低,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4.
摘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多学科和综合性理论知识,对我国田径女子铅球项目备战世界大赛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建立适合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测试法、仪器研制法、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结论:1)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的建立,帮助了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提高了竞技能力,并为该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保障。2)铅球项目出手速度与成绩之间相关系数为r=0.94(p<0.01),与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为中度相关(p<0.05);世界级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出手速度达到13.80m/s以上,最佳出手角度为38°。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整体出手速度相对较低,除巩立姣外外普遍小于13.50m/s。3)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奥运会备战周期中专项技术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所占比重较大。4)上肢专项力量能力与铅球运动员的成绩高度相关(r=0.80),下肢蹬伸专项力量与铅球成绩中度相关(r=0.40)。原地投平均下肢最大合力值ΣF相当于体重的1.45倍,垂直方向上的Fz相当于运动员体重的1.40倍;优秀铅球运动员有着强大的投掷臂肘关节力量素质(p<0.05)。5)专项信息反馈、最佳竞技心理素质和视频图像快速反馈能很好地帮助提高铅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6)田径专项视频技术分析软件和铅球专项力量训练仪器研制,对女子铅球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65.
采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对17名健将(健将组)和18名一级(一级组)男子举重运动员进行双侧髋、膝和踝关节60°/s、120°/s、180°/s和240°/s向心、离心(每种角速度5次)测试。探讨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下肢关节不同角速度等速肌力的特征,比较健将与一级组间差异,对健将组下肢关节相对峰力矩与相对专项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建立抓、挺举与峰力矩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髋关节相对伸爆发力与相对抓举呈高度显著正相关,髋关节中速(120°/s)、膝踝关节相对伸爆发力与相对抓举呈中度显著正相关,而踝关节相对屈绝对力呈中度显著负相关;髋关节相对伸爆发力与相对挺举呈高度显著正相关,左膝(挺举弓步腿)相对中速(120°/s)、爆发力和踝关节相对爆发力与相对挺举呈中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6.
目的:探讨肌肉疲劳后,被动(Passive Recovery,PR)、主动(Active Recovery,AR)、振动(Vibration Recovery,VR)和冰敷(Cryotherapy Recovery,CR)等不同恢复方式对肌肉表现(最大肌力MVC、爆发力MP、肌肉激活程度sEMG)和力学特性(肌肉硬度MS、肿胀程度SD)的影响及差异。方法:20名身体健康的普通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平均年龄(20.4±2.3 yrs.),平均身高(173.5±3.4 cm),平均体重(68.7±3.9 kg)。先测量非惯用手肱二头肌的SD、MS、MVC和sEMG,之后进行肘关节屈曲45°/s向心与离心收缩运动直至疲劳,再进行后测。其后以随机方式进行其中1种恢复,10 min恢复后立即进行后测,各恢复方式间隔7天。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SD、MS、MVC和sEMG在不同检测时间点的差异及恢复效果。结果:10 min VR和CR均有约15%的力量恢复效果,其中VR介入后sEMG的恢复效果显著高达(32.50±16.10%)。另外,CR可以缓解疲劳后的SD,但AR后SD(28.51±2.79 cm)显著高于疲劳前(27.93±2.93 cm),且MS(11.14±1.58 mm/2kg)相较于疲劳后(11.59±1.40 mm/2kg)也显著下降。结论:CR与VR均可有效帮助疲劳后的肌力恢复,2组间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同比之下AR则无法改善肌肉疲劳的恢复,甚至造成SD增加且MS降低。  相似文献   
567.
目的探讨我国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的增龄性变化的规律,以及最大肌肉力量及爆发力随年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等长肌肉收缩功能检测系统,对总共240名45~60岁中年男性进行肌肉力量等长肌力测试,包括左右肘关节、左右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及爆发力的测试,同时采集肢体形态指标(包含体质量、瘦体质量、上臂及大腿围度)的数据信息。对每一年龄段受试者采集到的肌肉力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相对应年龄段受试者肌肉力量及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岁以上中年男性左右肘、膝关节屈伸肌肌肉力量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肌肉爆发力下降趋势最明显。对45~60岁中年男性上、下肢最大肌力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围度等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45~60岁中年男性左右肘、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性。结论 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耐力及爆发力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性;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8.
本文从上肢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出发,探讨当前中小学生上肢力量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提出针对中小学生上肢力量的教学处方设计,包括以上肢为支撑、以背部为支撑、以下肢为支撑和两点支撑的上肢力量锻炼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69.
论短跑项目的专项肌力及伸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解剖学角度分析原动肌力量大小和对抗肌伸展性不足是影响短跑步幅的主要因素, 指出增大步幅、提高短跑速度可以通过改善下肢对抗肌的伸展性和提高原动肌肌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570.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增龄性肌力流失的规律特征。方法:以85名中老年女性为实验组,按年龄分为3个年龄组,以29名青年女性为对照组,运用全身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全身肌肉质量,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等长与60°/s的等速肌力测试。结论:50年龄段的中年女性已表现出明显的肌肉质量流失、且在70岁前仍表现为以下肢肌肉质量流失为主的局部性特征。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流失的增龄性特征表现为髋关节的肌肉力量流失最早表现,下肢肌肉收缩力量呈现快速流失的“拐点”约在60岁年龄段,且有肌肉的动态收缩力量的流失先于等长收缩力量的年龄特征。下肢三关节等长收缩力量流失呈现“髋-膝-踝”模式,60°/s的等速力量约在60岁后呈现“膝-踝-髋”模式。结论:老年女性膝关节屈肌较之伸肌可能有着更高的肌力流失速率。肌肉质量与力量流失的关系方面表现出力量流失先于质量流失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