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教育   17316篇
科学研究   2108篇
各国文化   85篇
体育   4012篇
综合类   1075篇
文化理论   123篇
信息传播   1938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700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2401篇
  2013年   1580篇
  2012年   1711篇
  2011年   2119篇
  2010年   1807篇
  2009年   1781篇
  2008年   2134篇
  2007年   1559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1029篇
  2003年   852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503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选用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文中引用了曹植《野田黄雀行》这首诗的首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并将其解释为“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似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43.
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及判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4-2005年国家举重集训队(北京)的67名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跟队观察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力求对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概念、判别依据和判定程序等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女子2%~6%,男子3%~7%;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女子12%~18%,男子5%~14%;判断一名举重运动员的体重是否理想,还应注意观察其训练与身体机能状况;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判别依据包括理想的体重变化范围、理想的体脂百分比、良好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的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44.
基于熵、耗散结构的体育管理系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管理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与外界存在着互动关系.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使其内部熵不断产生,体育管理系统有着向混乱、无序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系统的互动性,又使其持续与外界进行人、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流,负熵持续产生.当负熵大于熵时,体育管理系统出现了稳定而有序的耗散结构.此过程体现了体育管理系统在永续地演化.  相似文献   
45.
当代跨国族体问题不仅已经威胁到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族体日益增多,而其挥之不去的、情系梦绕的民族特性,如果没有正确的消解对策,必然会使有关问题呈现向各种大小跨国族体延伸的趋势,其已成为决定人类世界和各种类型国家今后发展前途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任何国家对跨国族体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研究应对之策。消解这类问题,需要构建“和平跨居”、“和合主义”的国际法制伦理观念;民族与国家双方都必须有“人的安全“人的发展”为本的“相互包容”的观念;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需要建立非军事的和平特殊部队,特别是决不能单纯采用只会加深仇恨的传统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46.
在陶都宜兴,有一家日月陶坊,主人是紫砂陶艺名家尹祥明。我在朋友们的陪伴下仔细参观了里边陈列的很多作品,然后题写了十个字"且捧五色土,烧得日月魂。"  相似文献   
47.
我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一个老球迷。20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运动项目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这项运动是从1984年两位意大利专家在我校办的学习班开始的。当时世界冠军安东尼奥采用的掷球动作均为上手持球法(手背在球当时认为这是地掷球这个新项目的新技术,一定要学会掌握,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学习训练,最终掌握了这个动作。但在比赛中运用,命中率、效果总觉得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48.
宋雯 《体育教学》2004,(3):41-42
第一节手指、手腕运动注:②表示第二个八拍,下同。动作方法:预备:直立,双手五指分开向内将球置于两手间。1-2:左腿屈膝滚动步一次,同时双手将球沿纵轴滚动一次;3-4:同1-2,但方向相反;5-8:同1-4。第二个八拍:1: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同时双手持球成前平举;2:左脚保持不动,右腿屈膝并于左脚旁,同时两臂屈肘成胸前平屈并立腕将球置于胸前;3-4:同1-2,但方向相反;5-8:同1-4。第二节头部运动动作方法:预备:直立,双手持球于体前。1-2:左脚向左横跨一步成左右开立,同时双手持球成上举;3-4:屈肘将球置于头后;5-8:双手持球于头后用力前压,使头前屈一次。第…  相似文献   
49.
四种典型落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人们多对速度、旋转、力量较为重视,毫无疑问,上述要素的确是取胜的主要手段,但不可不论的是,好的击球落点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我们时常会听到称赞某个高水平徒手落点打得好时,用一个“巧”字来形容。离开了落点这人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把球打得“巧”几乎无从谈起。今天,借这个机会同广大乒乓球爱好者聊一聊“落点”这个题目,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希望同好们可以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50.
近二年来,笔者在植物叶的实验教学中,组织五年级学生深入山林、走进田野,采集不同科、属、种植物叶,将其制成标本,并进行实验对比,结合资料查阅,笔者和学生对叶的组成、作用、形态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调查过程、结果概括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