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23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教育   68342篇
科学研究   5677篇
各国文化   207篇
体育   2504篇
综合类   2743篇
文化理论   419篇
信息传播   8496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1149篇
  2022年   683篇
  2021年   1080篇
  2020年   1269篇
  2019年   1204篇
  2018年   653篇
  2017年   1200篇
  2016年   1804篇
  2015年   3312篇
  2014年   7426篇
  2013年   5383篇
  2012年   6406篇
  2011年   6838篇
  2010年   6225篇
  2009年   6090篇
  2008年   7462篇
  2007年   5669篇
  2006年   4470篇
  2005年   4182篇
  2004年   3831篇
  2003年   3275篇
  2002年   2607篇
  2001年   1972篇
  2000年   1495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325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语文教育与人文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应着意于审美和人文的浸润,经潜移默化的作用,追求人的性情的养成、人伦观念的明确、思想的锻锤、民族思维特征的保持、历史真实的探知、汉语韵律的体味、文辞的赏鉴,这些都与形成一个民族崇高而永恒的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高师、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篮球专修课必须改变以竞技体育为指导思想、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拓宽知识面,重视学生创造性、自学性能力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评价体系的一系列观点和思考。  相似文献   
73.
沈雅源 《学语文》2002,(6):18-18
阿长是鲁迅笔下一个旧式女人的典型。作为回忆性的艺术形象,鲁迅有意避开了惯用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写法,差不多采用纯白描的技巧,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全部事实,把阿长与她的故事和盘托出,成为教者动心、习者受益的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点研讨阿长身上的“人气”。  相似文献   
74.
文章由体育新闻传播的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文化的辩证关系入手,从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和新闻传播学科两个角度阐释追求和谐的体育新闻传播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体育文化的应有之意,就"社会安全阀"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两方面分析了体育新闻传播对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软控作用,并由定位、转制、开拓三条思路论述构建和谐体育文化进程中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要义.  相似文献   
75.
76.
21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法和观察研究,借助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对大学体育教育作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在文化性上旨在为21世纪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77.
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经过开发、训练.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8.
运动与血睾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睾酮作为雄性激素的代表,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血睾酮的生理特点、作用、以及运动对血睾酮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国内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血睾酮有更深的理解、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9.
举重是非周期性体能、速度、力量项目,要求运动员在试举重量时,在最短时间内得将全身力量全部使用出来。因此,发展最大力量是举重运动员最重要的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80.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儿童自启蒙教育起就强调诵读;读书读章,熟读成诵。古人所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是对诵读法精当的概括。在现代中学语教学中,诵读法仍被合理地保留下来。许嘉璐在《高中语学习词典》中这样解释“诵读”:“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字所描绘的情景,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