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113篇
科学研究   54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118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2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知识产权法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法律分支,包括归责原则在内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归责原则问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理论研究的现状,在阐述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在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上有两种主要观点,并提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复合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2.
医疗损害赔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损害赔偿是指因医疗损害而引发的、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医疗损害的理论基础应采用侵权行为;其归则原则应采用一般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害赔偿、间接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赔偿请求人应包括患者本人或与其有密切关系的近亲友。另外,我国也应加快对医疗损害赔偿的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3.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理论界、实务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传统民法理论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的研究、司法实践的抉择、《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肯定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体系应为: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在适当条件下,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为补充。同时,就该原则体系在立法、执法、司法实务中如何具体适用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4.
在加害给付中,债权人的合同利益与固有利益同时受到了损害,传统的合同法与侵权法理论无法对债权人进行合理的救济。责任竞合理论试图解释加害给付赔偿请求权的法理,但总存在着缺陷或不足。建立独立的加害给付救济制度是一种新的选择。其在责任的构成、范围、举证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的合同法与侵权法的规定,从而有助于实现对加害给付受害人的公平救济。  相似文献   
125.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是当前社会新闻侵权案件的关键和实质,寻求这两种权利的平衡与协调,探索实践中可资借鉴的普遍标准,是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相关新闻侵权案件的必要途径,也是完善我国新闻立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6.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作为集成电路产品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关注的热点。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行为主要有非法复制、非法商业利用等,其社会危害性很大。对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的行为应当予以行政救济、民事救济和刑事救济。  相似文献   
127.
侵权补充责任是一种新的侵权责任形态。司法实践中存在应用侵权补充责任的广泛的案例基础,但作为一种新的侵权责任形态,目前我国对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此,本文从侵权补充责任的概念入手,就侵权补充责任的特征,类型、构成及责任承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基本案情汪瑞明于2000年10月1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防伪铆钉"实用新型专利,并于2001年11月28日被授予专利权,专利号为ZL00249571.6。该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载明:1.一种防伪铆钉,所述铆钉由铆沿和铆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沿上端面压制有凹凸部。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防伪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沿上端面上的凹凸部构成为字母形。  相似文献   
129.
环境司法作为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环境法运用于对环境案件的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进行法律监督的法律活动,是环境法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由于环境权益的特殊性,环境立法采取了公法与私法的双重保护机制,法律在赋予公民个人以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环境行政管理机关以相当广泛的权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环境行政机关对于公民个人环境权益的处理决定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一个典型案例,讨论建立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0.
2005年9月美国辉瑞公司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称,北京一药房销售的"伟哥"药片涉嫌侵犯该公司已注册的立体商标专用权,要求该药房及生产该药品印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制药企业停止侵权并赔偿人民币100万元。2006年12月26日,法院经审理,对此案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