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59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下里巴人”和“阳阿薤露”源于巴文化,周文化与楚文化。楚灭巴后,巴人成为楚客,而“下里巴人”和“阳阿薤露”仍在楚地传唱,成为“乡歌俚调”。传承或受其影响的还有“扬歌”、“竹枝歌”、“鸡鸣歌”和巴人后裔土家族的“穿号子”、“跳丧鼓”、“摆手社巴歌”。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我是一名土家族地区的农村小学老师,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我认为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由于特殊原因。家长认为小学阶段不重要。只要他能安全成长就行了;再加之农活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老师更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心理特征、家庭观念。因势利导。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5.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在现代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土家族织锦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有很好的机遇。通过对土家织锦之乡——苗儿滩镇织锦工艺传承及教育模式的田野考察,揭示教育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6.
占卜是土家族最常见的民间信仰之一,土家人把对自然讯息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和人为操作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征兆,以此来判断凶吉祸福,由此而演化为形式多样的占卜习俗。  相似文献   
107.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傩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条上下连贯的完整锁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构建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枇从事土家族研究的学者们首先提出来的。应该认为,从土家族的自身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和土家族研究等方面看,构建土家学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土家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是土家族,土家学有其客观的定义,其学科定位是一门中国民族学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结构或逻辑框架。当然,土家学的学科构建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还土王愿是湘西土家族的一种祭祖习俗。土家人通过班坛活动,借助一定的仪式开展祭祀活动以祈求得到神灵的保佑,还土王愿仪式的坛场布置有特定的规范,坛场内的空间设定及相关装饰都有具体的指向,反映祭祀活动内在的发生机制,体现着土家族群体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0.
从象征人类学视角对土家族"收神疯"傩仪进行了解读,在析解仪式内部结构的基础上,透视了仪式中的深层隐喻与象征:包括仪式空间的性质,仪式中所内蕴的转换特质,以及土家族人观、宇宙观、神观等意识形态的某些层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傩仪本身所内蕴的丰富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