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2篇
教育   14737篇
科学研究   1731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431篇
综合类   827篇
文化理论   159篇
信息传播   1465篇
  2024年   252篇
  2023年   1021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649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713篇
  2014年   1468篇
  2013年   1042篇
  2012年   1178篇
  2011年   1200篇
  2010年   1123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1351篇
  2007年   1090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751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背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高质量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什么?  相似文献   
102.
针对"职教集团无用论"的两种典型观点,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两个逻辑起点,并论证了职教集团在我国现阶段的不可或缺性,认为集团化办学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综合利用。依据职教集团的发展逻辑,我国职教集团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基本途径是:职教集团行使地方行业指导委员会职能、实现职教集团法人化、完善职教集团章程。  相似文献   
103.
受传统理念束缚、认识程度不足、知识体系缺失、教育发展失衡等因素影响,我国工匠精神的培育遭遇瓶颈。从协同发展视角看,我国工匠精神的培养主体亟需根据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属性,共同承担培育使命,形成整体培育系统。政府层面要强化市场管理制度,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社会层面需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建设工匠精神激励机制;学校需构建三站互动机制,发挥主体性培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李寒 《职教通讯》2018,(23):30-35
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而工匠精神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西工匠精神都源于古代的工匠技艺,并不断发展。工匠精神虽无权威定义,而匠技、匠心和匠魂乃其不变的三极。在"工业4.0"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担当起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既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培育学生由技而道的工匠精神。具体而言,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并学习国外经验,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国家和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用与审美的诗性融合。  相似文献   
105.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6.
《新闻界》2018,(2):17-22
"恐慌"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带给传媒业的一个关键词。本文在技术基础层面明晰了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在技术应用层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产影响的三个方面:内容生产流程的颠覆、生产效率指数级提升、把关人规则的改变;在技术观念层面提出:人工智能是传媒生产力提升的一次技术革新,是对传媒人的一种解放,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最后本文认为人工智能是一次传媒技术的迭代,而不是对人的替代。  相似文献   
107.
编辑在处理书稿时,除了要注意书稿中的字词错误、数字和标点错误、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语法错误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编辑认真对待,那就是书稿中存在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由于其致错的原因深、分析探讨时需要结合的内容广、隐秘性强等特点,不易被发现和修改,因此很容易成为书稿中难以治疗的"顽疾".笔者总结了九种类型的逻辑错误,希望对编辑同人辨别并治疗这些"顽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8.
如果把互联网+比喻为建高速公路,那么媒体即汽乍公司,我们需要修的是跑在公路上的汽车,今天我们已经迎来全面人丁智能+的时代,对传媒业而言,现存处于什么状态?目前整个传媒业对人工智能+处于一种恐慌的心态,比如写稿机器人出现记者是不是就要失业了;人工智能带给新闻业新的速度和体验,却无法带来真相与解释:实际上,人丁智能已经足够聪明地威胁我们而不需要意识等等这些非常多的观点在传媒业弥漫,带来的是对人工智能的恐慌。  相似文献   
109.
王云建 《教育》2006,(5):24-25
“中国引进西学百年,迄今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当的成就,在科学上却没有太大的独创。即使在最应当具有科学精神的科研与教育领域中,所谓教者不教,学者不学的现象也随处可见。……长期以来,提倡科学精神仅仅限于‘爱国、无私、献身’等片面的几点,以为科普教育就可替代科学精神的培育。”这是上海师范大学柳延延教授几年前在《科学精神在中国》一文中的观点。这个观点现在来看仍未过时。这么多年来,轰轰烈烈的科普活动时有所见,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作用有限。科普活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忽视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0.
李芸鑫 《兰台世界》2016,(9):143-145
孟子所说"性"的含义有三点:指人性中异于禽兽的部分;性善是先天的;指人性中能够为善的动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性善"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假设",性善论"的论证属于循环论证。但是",性善论"在价值导向和理论基础方面仍有重要意义,结合荀子的"性恶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