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60篇
综合类   17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西方传统文化孕育的奥林匹克运动,在走出西方、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胸怀接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各种文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平衡观,人与人和谐的人际生态平衡观,人自我身心和谐的心理生态平衡观和国与国和谐的世界和平观与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建立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动力.  相似文献   
992.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林匹克运动及其精神理念与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高度契合,在分析现代奥运发展及现代奥运精神的人文价值基础上,将奥运及奥运精神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详加阐述,认为两者关系为: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充实了学校体育内客,使其精彩纷呈;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传播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得到空前的认知、认同与发展。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93.
国际奥委会新一轮改革蓝本《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围绕"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颇具反转、颠覆意味的重大设想,同时也是对"无城来办"现实危机的被动应答。"无城来办",是现代城市开始后现代变革下,奥运会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体现。这种矛盾于多方面影射:城市规划的集约化与奥运会超大规模之间的矛盾;城市空间的公共化与奥运空间排他性之间的矛盾;城市民生的实际期许与奥运会政治经济宏大设想之间的矛盾;城市生活的休闲化与奥运会工业文明逻辑之间的矛盾。因而,未来奥运会应观望城市风向,跟进城市变化,主动而积极地进行调整与适应,才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994.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多边外交推进,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也备受瞩目。从国际组织研究视角切入,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演绎推理分析法深入阐述了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关系。研究认为: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关系可以划分为初次接触、曲折前行和从关系破裂到全面合作3个主要阶段。双方在新时代的互动关系推动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和经济发展、扩大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建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培养国际组织人才以及拓展合作领域、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坚持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思想特征。顾拜旦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国际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布伦戴奇坚持“业余性”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条件,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萨马兰奇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罗格推出“更人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全球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巴赫更加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内容更加的多元化,它正朝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当代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竞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作历史梳理,力图澄明通过竞技达到“育人”这一目的有其规律可循.首先论证了古希腊竞技在“战争竞技”、“政治竞技”和“宗教竞技”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培育“完人”的教育模式;其次论证了中世纪基督教背景下竞技与宗教之间的张力关系、宗教教化下由“野蛮”到“文明”嬗变的骑士精神,及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骑士精神的本质;最后指明了以奥运宗旨为标志的竞技教育由萌生到明晰的标志性的历史节点.文章同时指出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竞技不仅始终发挥着对人的诸如宗教、战争、政治等教育功能,同时也在发挥着对“完整人性”的培育作用,这些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构成了竞技得以存在、发展与繁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举办奥运会,看重的不仅是其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其精神价值.只有精神才是恒久的动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本文认为,奥运精神至少可概括出以下6个方面:一是顽强拼搏的精神,二是重在参与的精神,三是公平公正的精神,四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是和谐和平的精神,六是人文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998.
基拉宁、萨马兰奇改革了国际奥委会一直奉行的贵族化的管理模式,采用了现代社会的专家管理和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表现在指导思想上废除了不合实际的业余主义的思想;在政治改革上开始秉承体育和政治密切相关的观点,坚持和各国家、地区的合作与对话,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商与合作;在经济改革上加强与媒体的了解和合作,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开发奥株匹克运动;在道德建设方面,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建设,坚决反对使用兴奋剂;同时关注运动员的权利和妇女权利;在组织变革方面,增设相应的专门委员会和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模式的变革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规律;折射了国际奥委会开始用动态的思维方式管理着奥林匹克运动;改革还适应了国际社会需要公共空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开始运用民主、科学等现代体育的管理方式管理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相似文献   
999.
(8月21日-24日中国·北京)1936年,中国武术第一次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已独特的内涵,引起众多世人的惊奇,武术由此开始了她在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化之旅。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终于从遥远的奥林匹斯山麓来到了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北京奥运会将展示中国悠久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武术也将得到更好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00.
<正>奥林匹克圣火正在中华大地熊熊燃烧,它使实现百年梦想的13亿中华儿女和海外华人华侨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辉、振奋了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一次最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深入人心。我们所追求的这个高尚的梦想就是奥林匹克理想,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社会。这和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目标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