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55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教育   17361篇
科学研究   4837篇
各国文化   145篇
体育   7581篇
综合类   1802篇
文化理论   511篇
信息传播   454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1417篇
  2013年   1709篇
  2012年   2930篇
  2011年   2362篇
  2010年   2339篇
  2009年   3039篇
  2008年   6633篇
  2007年   2769篇
  2006年   2278篇
  2005年   2152篇
  2004年   2024篇
  2003年   1415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973篇
  2000年   720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既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旨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础上的人类发展问题。传统的观点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归咎于工业文明。本文则认为不可一味地过问工业文明的罪行,应该辩证、全面地评价工业文明,在批判工业文明的副效应的同时,更要看到工业文明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本文从工业文明与经济、人口、科学技术等角度出发为工业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申辨。  相似文献   
992.
一、能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决定因素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与改善,而且也影响到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研究21世纪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齐军  徐升波 《今日科苑》2007,(22):14-15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人的代际关系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问题,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人本原则,以人为中心,另外还要实现代际之间的分配正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时期人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人本原则与罗尔斯代际非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94.
995.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计划建议。这是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体现。本文就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编制“十五”规划要有新视野、新思路的指示,简要地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设,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一、高职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更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培养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什么是大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未来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创新能力也是人才水平高低的分水岭。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研究的基本功和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大学生未来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97.
998.
《科学中国人》2005,(10):12-13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人类不仅受到来自变化中地球的;中击,而且人类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速度影响着地球系统,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99.
新型能源——"人造太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多年以后,人类将面临着必须解决生存所需要的能源。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能源危机已经开始困扰着人类,引发恐慌、冲突甚至战争。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苦苦找寻数量大、污染少的新能源,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00.
《科协论坛》2007,(10):4-7
在现代科普理念上,一种基于全民性、互动性、全而性、多元性的现代“大科普”理念止在兴起。这种理念把科普视为全社会、全体公众的行为和参与,而不是少数科学家的事情:把科普视为科学产生、传播、理解和接受的令过程:把科普视为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这种基础,我们可以把科普定义为:科普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和伞而协凋可持续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