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4篇
教育   160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0名城市初中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详细探讨了工作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来源和类型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初中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较为严重;男、女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教龄为1年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最轻,其次是教龄为6-10年的教师;普通校教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比示范校教师严重,但个人效能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对提高教师个人效能感的作用最大;就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来说,来源于校领导的支持最为有效,情感支持比实际支持的作用更大;同事支持反而增加了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82.
翟成蹊 《文教资料》2007,(27):172-173
高校院系学生会成员长期以来承受着双重身份的压力,在工作学习冲突中缺乏足够的关心与支持,常常产生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的困惑,进而形成了明显的工作倦怠。本文从职业工作特征、组织机构特征和个体因素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高校院系学生会成员工作倦怠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工作倦怠感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83.
陈颖 《职业技术》2006,(5):154-155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国外,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就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本研究通过对选自三所中等职业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了解中等职业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压力程度和来源,以及人口统计变量、教师心理键康水平和人格特征与教师职业压力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结合国外工作倦怠研究及进展情况,对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性介绍,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根据对成人高校教师的研究发现,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等都会引发工作倦怠现象的发生。为此,应积极地从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科学设计工作内容、建立公正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谐人际关系及教师自我心理调节等方面采取应时策略,以减少教师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预防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勇  于跃 《教育探索》2002,(11):96-98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倦怠的后果是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而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危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分析了教师工作倦怠产生的危害,明确了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教师工作倦怠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87.
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倦怠主要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8.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发生工作倦怠的职业之一。社会及高职教育大环境、高职院校的组织管理以及个人素质等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以及教师个人素质的改善可以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89.
以往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结果往往认为,员工的工作倦怠程度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强。而现实的调查数据却体现出,新员工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倦怠感却最强。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并从组织角度提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工作倦怠的措施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90.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冲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使其工作和情绪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工作倦怠的含义与症状分析入手,重点从职业特点、工作量、角色冲突、人际支持、资源、信息和控制感、公平感、组织结构等情境因素与人口学变量、人格特征等个人因素两方面解析了高校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缓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