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网络性爱”具有虚拟化、简单化、多样化、随意化和现实化等特征。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性爱”的主要原因是由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青少年学生“网络性爱”交流弊大于利,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22.
《金瓶梅》与《十日谈》作为中、西方两大文学杰作,虽然二者在篇(?)结构上不同,但两部小说在出版后却由于相似的原因——对性的(?)写,遇到了相类的命运.也正是由于此,为我们提供了可比较的前提.性和情爱是两个很难截然分开的层面.但《金瓶梅》和《十日谈》的作者在描写这个问题时,由于观念的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倾向和判断.同样,不同的描定、倾向和判断,也反映出两位作者不同的性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23.
林宏 《母婴世界》2008,(4):22-23
怀孕了,性生活要暂停吗?一个私密、尴尬,但却又常常困扰着我们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复杂。不如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有经验妈妈们是如何度过孕期罗曼史的,从中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4.
川端康成的后期代表性作品<山音>主要表现了死亡主题,死的存在始终威胁着活人以致使人感到人生无常,人总是孤独的.对生存的渴望会使一部分人在性与爱的幻想中,去寻求心灵的短暂慰藉.川端康成没有停留在对死亡哀愁的体验之中,他召唤生命的活力,想要唤起民众鼓起生活的勇气,告诉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并超越死亡,找到生命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125.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以高唐神女等性爱女神为原型,而她们之间又存在诸多不同。分析这些异同,既能看到杜丽娘对性爱女神原型的承续,又可窥见其超越之处。杜丽娘形象的进步性不是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的"以情抗理",而是"生死为情、情理兼顾"之真实自我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6.
梅如故 《成长》2006,(9):16-17
有个很出名的编辑对屡投不中的作者说:“投稿时,就要有稿子被毙的心理准备;一如性爱,随时要防备着怀孕。”意外怀孕,是令每个女人都会心惊的残酷。出人意料的是。避孕对男人也影响重大,它甚至会导致男人出现性功能障碍。避孕,真是大件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7.
以两性之爱来构架文学作品,在台港现代小说中多有表现,探讨其人物及主题及其审美价值,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对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进行了两种相异的解读,指出这种相异性源于作者双重文化心态而造成的双重创作身份:既是新文学者,又是旧式文人;并进而探究影响作者双重文化心态形成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9.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 ,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因此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重视诗歌的情感侧面 ,对所谓“艳诗”持明确的肯定态度并且加以提倡 ,重视《诗经》中涉及性爱的内容并肯定其价值。王夫之的诗经学说凸现了儒家经典《诗经》歌颂生命主体意识 ,高扬人性 ,肯定性爱 ,赞美爱情的本质。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就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0.
黄岐 《武当》2011,(1):50
英国一项对1000名男性进行的10年跟踪调查显示,每周至少有两次性生活的男性,其早死的几率比其他人低50%。性爱规律者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也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