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其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为美国黑人文学开拓了新领域。他的思考与探索预言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倾向和演变轨迹。艾里森的影响体现在对主题选择、文本结构及创作美学思想的创新和拓展。这种影响贯穿黑人文学发展的两个阶段,即1962-1983年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及1983-2001年的新黑人美学时期。  相似文献   
42.
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在两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  相似文献   
43.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主动思考或探究意识没有了,课堂的教学目标自然也难以达成。美国的拉尔夫·泰勒说得好:"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要想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和深刻,促使学生主动地求知和提问,化学教师有时需要做到知而"不言",言而"不尽",适当地"留白"或"无声"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4.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展现了主人公寻找黑人民族文化,确立自我身份的过程。主人公对文化身份的探寻经历了迷惘、觉醒、顿悟三个阶段,他对黑人文化的态度从排斥、逃离到最终接受并融入其中。这一艰辛的身份追寻之旅充分说明建构黑人文化身份的关键在于接受本民族文化,自我身份认证的本质就寓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  相似文献   
45.
自然(节选)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我快乐得几乎接近了恐惧的边缘。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  相似文献   
46.
1999年是拉尔夫·舒马赫真正发挥了水平的一年。首站澳大利亚人奖赛就开了一个了个好头,为他的新车队获得了一个第三名。在巴西站夺得了第四名,在随后的比赛中,只要小舒马赫完成了比赛,他就肯定取得了积分,只是在自己家门口的德国大奖赛上打了一个盹。  相似文献   
47.
杨曦 《新高考》2013,(12):45-46
电影《无敌破坏王》(Wreck—It Rdph)围绕街机游戏《快手阿修》中的大块头反派“无敌破坏王”拉尔夫展开。他的角色设定是个坏蛋,却梦想和同款游戏中的好人“菲力”一样受到大众的喜爱,于是他潜入现代电玩游戏,在这里他发现能让自己成为英雄的机会,一心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当个好人,因而展开一场大冒险。  相似文献   
48.
《中学文科》2005,(9):50-50
  相似文献   
49.
50.
从洛克的宗教哲学观、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讨论<六月庆典>,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发现现代美国黑人确认自我、赢得自由解放、进而与现代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历程,揭示拉尔夫·埃利森捍卫黑人传统道德文化、争取黑人权利、探索黑人身份的积极价值观以及促进黑人与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