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842篇
科学研究   27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26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疑探导练"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高中教学中。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回顾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本文对"疑探导练"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辅助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洪  于仙贵  程燕 《体育科学》1998,18(4):53-56
为改进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出发技术,采用观测和实验方法,通过拍摄运动员陆上和水下出发技术录像以及出发计时,对出发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诊断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不同泳姿提出相应的入水启动方式,并研制出发训练辅助器材,对出发预备姿势、腾起角度以及飞行远度和入水角进行控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出发技术辅助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效果差异致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外优秀男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对导致中外运动员起跳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我国运动员起跳支撑缓冲能力差、起蹬时机晚、摆动速度小是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54.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只钢笔想:我这一生没见过什么世面,何不趁着夜深人静出去见一见世面呢?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伟大的探月旅行!他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他踩着留有太阳余温的石头,一路来到了开满鲜  相似文献   
55.
设计思路 两个例题的教学分别以小组汇报、教师讲解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形式进行,形成一定的坡度,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探究中学解比例,并知道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这样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和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明白了算理,也训练了他们合作、倾听、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7名优秀青年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及起跳技术的三维生物力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跳高运动员倒数第2步缓冲动作过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起跳脚着地时的身体质心水平速度水平较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起跳蹬伸距离的长短与起跳垂直速度水平并无直接的相关;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57.
本文通过沈氏后人的家谱及相关资料,基本理清了沈从文家世的脉络。论证了沈从文的祖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到两三千年之久,而且其祖先既不"可能是被发配到边疆的犯人",也不是"寒素之家",而是"宦留黔、楚"的官宦之后,并且曾"钱粮有半乡之誉"。另外还对沈思远做官之谜和沈宗嗣过继之谜也作了探讨和质疑。  相似文献   
58.
曹峰 《河南教育》2007,(10):49-49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呢?下面说说我的一些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9.
张雷 《军事记者》2010,(11):40-41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随着“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起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地飞向茫茫太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60.
江爱国 《物理教师》2011,32(3):50-51,55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随着“嫦娥2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3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它的成功发射极大地激发了国民对探月工程的关注热情,现整合各种媒体资料,把此次发射的各技术特征及技术突破点做一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