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语丝     
《新读写》2012,(9):21-21
1 爱似海洋 他们的敬业让我钦佩,他们的体贴让我感动,他们宽容的胸怀像一片海洋,温柔地包容一切,用一朵朵冷静宽容的浪花,扑灭旅客的急躁。  相似文献   
102.
我国20世纪的新语文教育是和黎锦熙这一名字紧密相联的。黎锦熙是著名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现代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语文教育代表论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他的关于语文教育的许多思想、观点,对于今天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我国20世纪的新语文教育是和一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黎锦熙。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现代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在20世纪初的语文教育革命中,黎锦熙先生是杰出的代表。他得风气之先,敢破敢立,大破大立,自觉承担起建构白话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随着泰语语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泰语新词新语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之中,给传统的泰语听力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对英语借词的语音转化规律及旧词产生的新词义等新词知识的掌握与教学俨然成为泰语听力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4.
李白诗歌研究多注重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语言研究尤其是词汇研究偏少。李白诗歌的新词与新语的判断存在问题,新义的考察分析严重不足。我们把共时描写和历时考察相结合,收集和考释李白诗歌中出现的新词、新语和新义,研讨新词与新语的时间断代、新义的发展演变等。  相似文献   
105.
2004年10月6日至7日,"沪浙苏皖新语文圆桌论坛"第四届会议在安徽宣城中学举行.  相似文献   
106.
陆贾是汉初著名辞赋家,其《新语》一书因受辞赋创作手法的影响而表现出显著的赋化倾向。具体而言,它包括广泛运用铺陈排比、追求藻采、讲究谐韵等创作技巧。陆贾开了文章的赋化倾向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7.
汉英翻译中的新词新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革的迅猛,使新词的生成速度快得惊人。作为外语工作者有责任及时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外语以便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今日中国的国情及其发展。本文着重从六个方面谈新词新语的翻译方法,以提起翻译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8.
新词新语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已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种类较多,特点鲜明,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些新词新语甚至成了当今社会的流行语。近年来,语言学界对新词新语的探讨也日渐深入,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语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109.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变化最快的部分,它能迅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反映最敏感.汉语新词新语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是汉语学习者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融入中国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论述了汉语新词新语的特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新词新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张宇 《海外英语》2012,(15):263-265,269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