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不同反应条件对免疫沉淀分离膜蛋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秦艳 《中学生物学》2003,19(2):48-48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在电镜下可看到染色质为串珠状的细丝 ,细胞进入分裂期后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缩短变粗 ,形成染色体。因此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每条染色质细丝 (将来的染色体 )都产生出另外一条跟自己完全一样的染色质 ,但由于着丝点连在一起 ,所以称它们为姐妹染色单体。如何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给大家 :1 材料用具 :细铁丝两根 (长 2 0cm)、铅笔一只、白色橡皮泥一块。…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学课本在描述染色质时指出: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这些染色剂是以龙胆紫或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那么为什么把龙胆紫溶液称为碱性染色剂呢?  相似文献   
14.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周期中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当细胞处于间期时,DNA分子分散存在于细胞核内,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呈不规则的网状物质,称为染色质。细胞进入分裂期后,DNA分子和其它物质,如蛋白质、RNA以及少量的金属离子等,组成一个高度有序的结构,称为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们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迄今为止,在真核细胞中已发现不同形态和功能的染色质和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早在1848年霍夫迈斯特(Hofmeister)就在紫鸭跖草的花粉母细胞中看到了细胞核的消失和球状小体的出现。1888年由沃尔德耶(Waldeyer)将上述染色小体命名为“染色体”(chromosome)。直至1902年,博韦里(T.Boveri)和萨顿(W.S.Suttor)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经历实验细胞学的发展、最后分子细胞学兴起,“染色体”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系统归纳“染色体”的几个基本概念,阐述几个“染色体”概念之间的关系,达成统一之认只。一、基本概念l、染…  相似文献   
16.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诠释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记忆的建立和细胞代间传递的、而并非由DNA排序决定的机制的一门学科。从有着深刻内涵的生物学过程: 生殖, 发育, 老年化和重大疾病着手,解读这一位于基因型和表型之间乃至基因型和环境关联之间信息界面的组构和运营规律是今天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高信息量技术为依托, 以发现(discovery)而非假设(hypothesis)驱动的组学时代的研究模式已赋予传统表观遗传学研究以新的活力。美国已启动的1.9亿美元/5年的表观遗传组学NIH路标图计划和全球筹化中的正常与疾病表观遗传组学计划必将推动表观遗传信号、机制和生物学效应进程的诠释, 继而对生物医学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推动,同时赋予小科学研究的组学化特征。可以预期,系统全面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会对个性化医学、干细胞技术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环境医学和优良性状、高产经济物种的培育等关键生物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 抓住表观遗传 (组)学中核心的生物学问题, 开展有原始创新并能对国计民生发生巨大影响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71-271
核膜蛋白在染色质组织、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至今这类蛋白的生理功能仍未阐明。以果蝇为模型,动物所陈大华研究组发现了一个核膜蛋白Otefin(ote),在维持果蝇生殖干细胞(GSC)自我更新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MA_3/DA/DAPI荧光染色,结合C带技术研究了峨边花牛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结果表明: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至少可被区分为三类。一类为1—29号染色体近端着丝粒区,表现为CMA_3荧光蒂阳性,C蒂阳性;另一类为X染色体的亚中着丝粒区,表现为CMA_3阴性,C蒂阴性;第三类为Y染色体近端着丝粒区,表现为CMA_3阴性,C带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综述了黏着素的结构组成、分布与定位,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3):394-394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组、李国红研究组、许瑞明研究组长期合作,成功建立了一套染色质体外重建和结构分析平台,利用一种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30nm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