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61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众所周知,标枪投掷属于轻器械纵轴用力速度型项目,是由握法和持枪、助跑投掷步、最后用力和缓冲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在标枪的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只注重标枪的几个大环节训练,致使个别运动员的标枪投掷技术的某个环节出现短暂的“停顿、脱节”现象及掷标枪的整个过程不连贯,动作不流畅,最后用力不充分。为了不出现“停顿、脱节”现象,有的教练员就只要求运动员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对动作技术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62.
运用三维影像的方法对陕西省两名优秀男、女青年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投掷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求得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参数,通过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分析他们在投掷标枪技术动作中的合理性和不足,旨在为教练员最后用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体教两个田径普修班42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成功心理暗示对学生投掷标枪技术掌握影响的实验研究,时间为16学时。结果表明:成功心理暗示对学生投掷标枪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并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和谐。  相似文献   
64.
李英彪 《精武》2013,(21):20-21
体能训练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其生理机能方面的合理性,适应性以及在稳定状态下打破后的重建。它是当今运动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改善身体机能,提高专项成绩,防止运动损伤以及运动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根据自己实践过程的体会,对体能训练的理念、意义、内容、方法,进行再认识。从而达到在运动训练中合理的掌握体能训练方法,使训练工作做到更科学、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5.
运用三维影像的方法分析陕西省两名优秀青年运动员闫泽坤和胡海龙的最后用力下肢动作技术,求得其不同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参数,通过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分析在投掷标枪技术动作中各自特点和不足,为教练员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6.
在对德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事过标枪训练的3届62名运动员肩肘部损伤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平学生运动员"肩周炎"、"标枪肘"的产生原因、治疗、预防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
对国内外部分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中出手参数的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的部分角度不合理,左膝角度相对偏小缓冲角度偏大、右膝角偏大缓冲角度过大、标枪出手角度合理但姿态角、攻角、晃动角偏大.  相似文献   
68.
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师,笔者从事学校业余标枪训练已有十多年.标枪训练要注意选好学苗、制定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纠正运动员在专项技术训练中的错误动作等.  相似文献   
69.
标枪运动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投掷标枪的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要想有效提升标枪运动的成绩,就要具备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以及全面的标枪投掷技术。本文就针对提高标枪训练水平的手段与方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训练手段进行研究,总结左侧支撑技术错误表现形式及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