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74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体育师友》2015,(5):22-23
乒乓球运动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而正手攻球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攻球技术。如何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好球技,是乒乓球教学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值得每个乒乓球教师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就如何掌握好正手攻球技术,提高攻球准确率,降低击球失误率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2.
运用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的两个维度四个方面对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乒乓球运动技能的特征符合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的特点,其具体表现为:调节条件是运动的、调节条件存在尝试间变化、运动过程中身体是移动的、动作技术具有操纵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泰尔运动技能分类法对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3.
34.
浅析现代足球运动中抢断球技术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甲A球队上海申花队和17届世界杯中的部分比赛为研究对象,采用录象观察法和理论分析法,对当今民办足球比赛中抢断球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抢断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场上的队员能否把握住抢断的时机。  相似文献   
35.
跳动的灵魂     
《当代体育》2005,(11):22-24
  相似文献   
36.
谭红 《怀化师专学报》1997,16(6):107-110
本针对篮球课的实际情况,对二届篮球普修课学生按篮球基础不同层次分组,进行分组教学尝试,实验结果表明:激发了不同篮球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蓝球技、战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是蓝球普修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一次性处理球技术是足球运动员将球直接传出或直接射门的技术,它是当今足球技术发展的方向,要提高一次性处理球技术,必须加强技术、体能训练,加强作风的培养。  相似文献   
38.
黑田 《新体育》2003,(9):29-30
23岁的费雷罗成为11年后再次在法国罗兰·加洛斯问鼎的西班牙球手,而他不凡的球技也成为圈内人士研究的对象,更为今后的世界网坛留下了悬念。 软硬兼施 西班牙球手是传统的土场技术型球手,因此在圈内有吃“软”怕“硬”的说法。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进,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费雷罗。 费雷罗的最大特点就是技术全面,底线稳固,正反手均衡,跑位好,动作流畅,头脑冷静。而且,虽然他是西班牙红土军团中的领军人物,但对于硬地场并不陌生与恐惧。他说:“我从小就一直在硬地场上练球,我喜欢硬地场。” 费雷罗能够在ATP排名上跻身第二,也不是全凭土场的胜利。在硬地球场上,费雷罗同样有不错的战绩,他在2001年的迪拜站和2002年香港站巡回赛中两次捧杯。  相似文献   
39.
唐唯真 《黑河教育》2011,(11):43-43
对于学习乒乓球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手攻球无疑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术。而如何建立正确的正手攻球技术的动力定型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初学者处于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时期,初步形成的动力定型不够稳定。在练习或比赛中遇到快速移动或连续攻球动作以及新异动作的干扰时,容易出现用力不协调、动作多余和错误等现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介绍几种乒乓球正手攻球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40.
通过分析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核心环节的运动学特征,探索其技术动作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环节在击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动作完成过程中腕、肘、肩、髋、膝、背等各环节都参与协同发力,腿、背、肩部的蹬转运动稍早于伸肘和甩腕;腕在肘后有加速,拍在腕后有加速,球拍顶点的加速结束最晚,击球前的甩腕是最后的加速发力环节;甩腕、伸肘、挥前臂这三个环节是反手拉冲技术中提高挥拍速度的关键环节;蹬腿、顶髋、伸背对于提升挥拍速度的直接作用较小,髋、膝、背部的主要作用在于依据来球的不同特征调节身体的空间位置以及为挥臂提供支撑反作用力;击球时前臂的挥动是向前为主、向上为辅,“快撞在先,快摩在后”;球拍顶点合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击球瞬间。研究认为:在实际训练中要注意加强腿、髋、背部依来球不同特征对身体空间位置进行调整的能力,并强调前臂的横向转动以及“伸肘”和“甩腕”对于提高击球质量的作用;另外,还需注意提高各环节间整体协调发力的能力,避免出现发力过早或过晚现象,使球拍挥动速度在击球瞬间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