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84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今社会,生命科学知识与医疗技术手段的日益进步为人类健康生活带来巨大保障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伦理与法理问题的挑战,安乐死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丛生复杂的问题领域,安乐死不仅考量着社会伦理、医学治疗、法律规制诸多观念与制度的变迁,而且涉及人生价值观,指向哲学本质层面的问题。其本意不是要快速终结病体生命,而是决定死亡时是痛苦还是安乐,是在坚持有利和自主的伦理原则,在不违背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特殊方式,结束临终阶段肉体无法救治的极端痛苦,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给予慰藉,让人尊严、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是对向死而生的人的存在方式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2.
沫沫 《留学生》2013,(12):35-35
对于郭敬明及其《小时代》现象,褒贬不一,争议不断。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郭敬明已经渐被中国主流社会接受一不仅国家出版社副总的位置坐得牢固,而且进军中国“大导演”行列——其编导的电影在国家广电部门审查下一路绿灯,票房一片飘红。一个以追求奢侈生活为终极理想、以富贵梦取悦读者的青年写手,正在被中国主流社会接受、甚至成为中国青少年“标志性人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是谁“放大”了郭敬明?  相似文献   
83.
<正>"融"的本义是"炊气上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融"又引申出新的含义,即"合为一起"之义。"融文化"则是在"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所在。金华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在多年的德育实践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方向,赋予"融文化"三个崭新的内涵:融入,即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使"融"成为观念与指向;  相似文献   
84.
超级模人秀     
<正>动物园举行超级模仿秀,模仿对象是人。经过层层选拔,猴子和猩猩进入终极PK。是夜,比赛现场一派热闹景象。荧光棒闪动挥舞,尖叫声此起彼伏。双方粉丝团群情激昂,各造声势。终极PK,采用单轮才艺对决。以"谁模仿的最像人"之才艺,决出本次模仿秀的超级冠军。抽签后,猴子首先出场。只见它"沐猴而冠",在台上进行了3分钟走秀,现  相似文献   
85.
伊蕾在其《被围困者》中,以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被围困者"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下的生存状态与生存体验,进而揭示出每一个生命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与生命悲剧。诗人从关于存在的追问孤独的体验中揭示出生命个体在现代生存困境中的极端体验。同时,诗人在极端体验中进行叛逆和突围,实现灵魂的救赎,从而体现了诗人对每一个属己的生命个体的最深刻、最本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6.
陈应松的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体现了作者对乡村农民苦难的关注,揭示了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处在的弱势境地,同时彰显了人性中的温暖,显示出一种带有终极意义的人性探寻。  相似文献   
87.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其美学思潮的重要载体,它对于人类非理性的复杂体验的表达,始终贯穿着由精神分析美学的表现媒介—隐喻这一功能符号而来的终极关怀精神,分别从对于艺术、时空、生死等的终极追问角度出发,以永恒的悖论形式昭示着超现实主义绘画终极美学追求的背叛与超越,并最终走向自身形而上哲思与艺术表达方式相悖的永恒困境。  相似文献   
88.
观察并且记录一个年轻生命死亡的全过程是个很残酷的事情。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这样,大约由于文化中的死亡禁患与死亡恐惧,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中国摄影师以如此手法拍摄同类题材。  相似文献   
89.
两千多年来,屈骚精神独立于世人的心中,不仅与儒、道思想融合为中国文学传统的奠基之石,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后世学人照亮前行的方向。理解屈骚精神的特质,首先着力于其美学意义上的独创性;其次,结合儒、道哲学的互通与互补关系,品味屈原独特的内心世界,感受屈骚精神中最为震撼的雄壮与崇高。  相似文献   
90.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思想体系的核心,曾遭到列宁的严厉批评,今天重新对之加以认识,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托尔斯泰主义”是托翁站在对人类终极问题思考的立场上,开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托尔斯泰是真诚地相信这一点的,从他的学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对大场面的处理,对一系列忏悔的贵族形象的塑造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真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