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2878篇
科学研究   395篇
各国文化   118篇
体育   1095篇
综合类   350篇
文化理论   119篇
信息传播   4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9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与前人文化融合之后又创造出了新的文化,这些新文化在不同程度上指引(积极方面)或影响(消极方面)着许多未成年人。国内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给他们以启发和鼓励,让他们学会创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民族英雄的印记,让他们将来为家乡、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2.
郭炳亮 《寻根》2020,(1):35-38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岁时节日之一。春节期间,各地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在笔者生活的晋东南壶关地区的农村,每年正月初八,家庭主妇都要在自家庭院举行“祭星”仪式。有关这一习俗,清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相似文献   
93.
青阳农民画在徽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及特点,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民间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徽文化视角,首先阐释了青阳农民画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表现形式的特点。从反映当地人生活状况与反映当时社会心理状态两方面,深入探究了青阳农民画的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质朴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自然观念、劳动观念四个维度,进一步挖掘了青阳农民画的民俗内涵,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知青阳农民画,对其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黔北俗语数量大,品种多,层次和内容非常丰富,它们充分表现出黔北民间对各种关系诸如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文化关系复杂多面的认识。黔北是一方四汇之地,四方移民及其风俗,通过其对立矛盾俗语的联结、济泄、转化、融合,最终完成其艰难的超越。  相似文献   
95.
正"静由心生",人定而能静,静而能安,安而能思,思而能慧。低年级的学生共同特点就是"天生好动",如何让他们从"天性动"中提炼出"内心静"的品质并养成习惯,让"恬静"文化成为班级文化?我一直在静心探索着......一、潜心学习(一)朗朗书声,美妙晨读孩子们初入学时,早晨来学校后,大部分不是在教室里大声喧哗,  相似文献   
96.
“规范传说”是笔者调查地的民俗精英们自己喊出的口号,他们感应着非遗大潮,希望对“接姑姑迎娘娘”的原有传说进行全方位的整治,以提升神明的道德形象.他们具有非常自信的文艺理论,总是倾向于往地方外主流文化的正面价值上靠拢;他们充满了道德责任感和地方使命感,经常理直气壮地打压与之不协的异说.本文以“接姑姑迎娘娘”活动中关于二姑姑庙的传说为个案,具体解析当地民俗精英改编传说的种种作为,并通过历史性考察,发现这一理念和实践并非始于非遗思潮,它比非遗时代更内在、更持久,但在非遗时代表现得最醒豁.  相似文献   
97.
大抵世人的生死观,无非有四种:1.忘我。2.舍生取义。3.隐居山林,以此自终。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拿这四种生死观审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表达的,就会发现,王羲之的生死观除了全无杨朱戾气之外,几乎都能找到这些生死观的影子,而同时又拥有他独有的认知,使人感到无比真诚而丰富。一、恋眷恋人世,渴望长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王羲之选择三月三这一民俗节日,召集四十一位"少长咸集"踏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以苏州"轧神仙"民俗活动及相关民间故事传说为例,探讨民俗活动与民间故事的双向互动关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在被人们附会上一定的传奇色彩或宗教意味后,衍生出具有浪漫色彩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神异内核充分发酵导致相关民俗活动的出现。民俗活动具有强大的惯性,在原本的故事传说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被淡忘之后,民俗活动仍然蓬勃发展。民俗内容与时代结合,又会催生出新一批带有时代性的"新民间故事",被新的大众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9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曾在“专题·策划”栏目推出了“有关中学散文文本教学研讨”的一组文章。散文文本到底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层面呈现出哪些契合学生学情的质素?是顾形弃神、顾神弃形,还是由形入神、形神兼顾?这些本是旧常识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0.
一、序言在众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老牌学科中,作为西方"舶来品"的文化人类学,无论在学科"年龄"上,还是在自身"体格"上,都是一门既年轻又薄弱的新兴学科。这门新兴学科根基于田野调查、民族志、理论建构3个方面,它们就像文化人类学的"三驾马车"组成的稳固模式,互相掣动,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要想稳坐马鞍,在"三驾马车"前的驾驶位上纵意神游、舞鞭驰骋,谈何容易?除有博闻强记的知识储备、灵活自如的方法运用、开阔创新的思维视野之外,还应具备非同一般的勇气与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