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一、名的起源 人类之初,"浑浑噩噩,无所谓名……".在氏族社会里,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逐步增加,社会意识逐渐萌芽.为了区别血缘关系而产生了姓,而后又产生了氏.而在人类之初,姓氏是带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阶级烙印的."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原始人就在彼此生活交往中开始有了区别个体的单名."但那时人类还处于蒙昧的混沌状态.文字也没有产生,所以,那时的名是单纯的靠口耳相传的,因此而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我国真正的姓名制度的形成,是从夏代开始的.汉族人的姓氏文化纷繁复杂,从古代到1949年以前,大部分的中国人除了姓以外,还有字、名、号等,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通过中国人的名所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2.
从缔结姻缘到为人父母这一过程,给夫妻关系造成了一些重大的变化——由于双方的血开始在同一个人身上流淌,夫妻关系得到了一次实质性的确认.亲子间的血缘关系永远无法切断,父母双方与孩子之间形成了稳定不变的联系.不过,稳定的联系并不全然是甜蜜的,亲子双方常能从中体验到被束缚的感觉.对于父母任何一方而言,自孩子降生那一刻起,就再也...  相似文献   
203.
原始公有制既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但又“排斥”血缘关系;既内在地否定个人所有制,但在现实中又能够与个人所有制同时并存;既赋予人以自由平等,但又使人处于普遍的等级和支配关系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原始公有制这三大矛盾都根源于它的主要形成因素:血缘关系。作为原始公有制的形成基础,血缘关系本身是狭隘的,它必须以生产资料的规模为条件来决定自身对共同体内部人口的容纳程度;它否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无法“压制”自然因素对原始所有制形成的影响;它同时包含自由和支配因素,使自由的实现产生“外部效应”。因此,在原始时期的生产力条件下,由血缘关系主导形成的原始公有制包含着结构性的内部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这些矛盾,能够为我们理解血缘关系对人类社会所有制形成的作用、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4.
10多年前.3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维系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理由是雇用关系。一个主人。两个帮工,三人各负其职、各司其责,月底结账。6年前,辗转来到河南安阳的主雇3人因为一场车祸而彻底改变了关系,主人卧床不起.两个帮工却出乎意料地同时选择留下,一个打短工,一个捡破烂.挣了钱除养家糊口外,还要帮主人治病。这个已维持了10多年的互助家庭究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样的互帮互助能让这个家庭走多远?记者赶往安阳进行探访。  相似文献   
205.
张微 《科教文汇》2007,(4X):173-173
基于对人情古今概念的陈述,本文主要关注、分析人情具有两面性的产生原因,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并且对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人情两面性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6.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分封制是形式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两种制度,本文从分封制的形成,分封制的内容,以及的分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两种分封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7.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及一般的公众都普遍相信:父母的经历、行为方式、理解能力和对孩子的态度等,是影响其孩子发展的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众多的研究都考察过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代际延续  相似文献   
208.
李菁 《中国德育》2008,(12):24-26
一、家庭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家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家庭观念强烈地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以之作为一切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原点。道德和德性是以伦理、人伦为前提的,而中国文化认为伦理的最深厚的根源在家族血缘关系之中。没有一个实体能像家庭一样在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和德性成长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必定从家庭开始。  相似文献   
209.
江户时期以家族为核心的奉公人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渐向普遍雇佣制度进行转化,并于二战前后,正式形成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终身雇佣制。该制度不仅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因素,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210.
一母亲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其实你爸爸很疼你,只是你不知道……"听过之后,我总是点点头,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回到自己房间。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很淡漠。抛开血缘关系这层不谈,我每次见到他,只象征性地打一个招呼,然后就忙自己的。因此,每当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内心总会出现疑问——是这样吗?"爸爸只知道工作,哪会理我?"我这么回应。而这个疑问,直到后来我才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