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也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多了解学生,但中学生作业繁多,教师超负荷运转,师生间很少能面对面地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很难与之亲近,渐渐地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一座“天堑”。  相似文献   
32.
基于对林芝地区旅游景点、旅游市场、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林芝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林芝地区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33.
高三同学在作文备考训练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文章倒是写了不少,可写来写去,总是原地踏步,作文水平停留在某一档次,无法提档升格。突破自己,提高作文档次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说宛如“欲渡黄河冰塞川”.不知该从哪里寻得一片云帆,顺利渡向彼岸。尤其是占比例相当大的中等同学,常常依赖老师的点拨。但高三老师工作量已经超负荷,而伺学们的文章叉千差万别。一个语文老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和密集的作文训练。是无法——兼顾的,那么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34.
工作超负荷引起身体亚健康龙年岁尾,当我们大家正忙于辞旧迎新时,却有噩耗传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务总监、高级编辑陈新民患肝癌不幸去世,正值盛年,令人扼腕叹息!这是本年度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三起不幸事件,前两次追悼的,一位是发行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华,因患肺癌而去世;另一位是省记协的同事,因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一年之内,本集团接连三位媒体人英年早逝,再度向  相似文献   
35.
《初中生》2013,(14):51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因而今年3月的"学雷锋"活动尤其热烈。然而,据山东舜网报道,山东济南市区不少老年公寓自月初起,都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一家老年公寓负责人向记者诉苦,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和中小学生……熟悉的、不  相似文献   
36.
一、力量训练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负荷是决定力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超负荷是指负荷接近本人平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或超过以往已适应的负荷。超负荷训练能对肌肉产生较大的刺激,使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导致肌肉力量增加。如果只用平时所能克服的阻力练习,肌肉力量只能保持在原有水平。因此,采用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阻力的练习,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心脏超负荷大鼠心肌力学、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 在长时间游泳的中等运动负荷、运动超负荷及压力超负荷sD大鼠模型上,观察大鼠心肌力学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结论 无论是运动超负荷还是压力超负荷,心肌均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心肌收缩性能与舒张性能均呈下降趋势.提示运动性超负荷心脏与病理性心脏有着某种类似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8.
时下,国人对基础教育的最大不满,恐怕莫过于对学生超负荷灌输与机械练习的痛责与无奈。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考上各级重点学校,全中国的中小学教师几乎都熟练掌握并娴熟地运用着完全相同的教学技巧--大量灌输,反复操练,则无往不胜!  相似文献   
39.
在网上看到著名学者刘某某的一篇博客文章,文中记录了某天晚上十点左右,他在广州地铁上与一个上高中的小姑娘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他问小姑娘为什么那么晚了才放学回家,小姑娘对他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很显然,刘是第一次知道现在很多学生每天必须早出晚归上学的情况,他由此对学生们严重的睡眠不足,以及超负荷的学习状况表示了极大的愤怒,觉得这种状况是对孩子身心  相似文献   
40.
在教育实践中影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因素很多,但教师缺乏研究意识是一个主要原因。有些人宁愿墨守陈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加班加点、死拼苦干、超负荷地工作来换取升学率,也不愿意在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上下点功夫。这样的教育,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苦役,根本尝不到教育与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