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长龙 《家教指南》2007,(3):98-101
辞书在传承过程中,后出者多兼收前代同类之作,故其前代之讹误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应存在的字形、字音或字义被后世辞书收录,所谓字之伪者.宋以后因印刷术之流行而致辞书规范化工作渐行,然亦因此误改误收者亦不免焉.今因敦煌韵书所作而得申辩其原委者数例,分"因声旁之讹变而望文生音"、"因形旁之讹变而望文生训"和"因辞书传抄之讹而将错就错"三类论之.  相似文献   
92.
通过查核南宋至明初诗歌总集、别集,细致甄辨,发现《全唐诗·殷尧藩集》虽录存了殷氏诗十余首,但也收入大量唐以后他人的作品,其中有元人虞集,明人史谨、吴伯宗诗二个首,另有出处不明但可断为伪作之诗,其与唐人诗重出互见者三首亦非殷作。《全唐诗》此集本于胡震亨《唐音丁签》,胡氏云此集乃一“宋刻木”,“庶几全璧”,实属无稽。该集乃明人伪造。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初实证史学思潮勃然兴起,生于潮流中的钱穆以擅长考证见称于世,在20世纪实证史学领域占有重要一席。所著《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为其考据成就的代表之作。对先秦学术系统的清理,对于中国学术走出经学时代,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95.
林霄 《收藏》2014,(4):128-131
近日翻阅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江兆申主编、日本二玄社出版的《明清名人法书》全12卷(图1),其中有不少精彩的明清名人信札、日记、小品。江兆申先生的眼光、学问水平很高,但也不免有走眼的时候,偶见其中两开宋克《钟繇、王羲之小传》以及一开刘珏(完庵)信札,大有似曾相识之感,遂翻检资料,果有发现。现解密如下:  相似文献   
96.
对古书疑伪活动的省思与疑古辨伪活动一起,辩证地完成了对古书的第一次反思。在古书疑伪活动的刺激下,古书体例研究作为回应古书疑伪活动的核心问题被提出,进而将对古书的这次反思带向更广阔、更深邃的思考层面。除来自"古史辨"内部的省思外,已有学者较早注意到了古书体例与古书辨伪的关系问题,并以传统的校雠学为资源展开论列,孙德谦、刘咸炘、余嘉锡等学者为其代表。  相似文献   
97.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相,而且对古今学术流派的历史价值作了公正的评论。他对《诗经》的资料辑录,是其有目的地进行学术中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考察角度,考辨方法上,还是在学术结论上,均对后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他编辑《古史辨》,并非是为形成某种学术派别,其目的在于开辟学术论争的园地,形成自由批评之风,进而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8.
有关列于一书的“辨伪文字辑略”,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本文对“辑略”中清代学者的有关论述,逐一予以匡正,从而得出《列子》并非伪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
受北宋以来疑古求实风气的影响,朱熹在研究经史的过程中,对不少古代典籍的成书年代、内容及作者的真伪提出了怀疑并进行考证,它大大鼓励了后世学者对古书疑辨的勇气,扩大了人们对伪书考辨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0.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古史辨派”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顾颉刚疑古辨伪的工作,一直受到钱玄同的深刻影响和有力支持。顾、钱二人的学术关联,无疑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