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14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278篇
综合类   96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中国化固有弥合主客分离、主张绝对实在与尘世生活毫无阻碍的同一性。这样一种源自“轴心期”的诗性智慧。以此为背景,章梳理了源自先泰道家艺术生活、发扬光大于中国禅宗思想的中国化的内在资源。并强调这是中国化第三次大碰撞中所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重大理论问题。章认为。南采普愿在中唐以后于中国化回归传统道家艺术人生境界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普愿相关叙说的理路的梳理。论证了这一作用的所以然及其客观结果。进而提出了禅宗化在当前中西化碰撞和化转型中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52.
道家道教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规范。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传统伦理学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之间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深入研究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和发展当代生态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3.
在寻根思潮的背景下,阿城小说以其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成为文坛上一道新的风景,他在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觉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丰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同时,这也是阿城对文化寻根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4.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道有天道与人道之分;同样,言也有"天言"与"人言"之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言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其穷尽之处,此时正是天言开启之时。道家尚"自然",主张受教育者顺应自然,实现自我观照。用其提出的不言之教、注重人文关怀、一切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等思想来观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在以往的研究中,"意境"仅仅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或审美理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展现.唐人追求一种诗歌的"意境",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这种对超越性人生的追求,尽管贯穿整个文化史,但无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未有在唐代时所展现的蔚然之势.同时它与在其他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厌世性超脱也有着根本性区别.可以说,"意境"说的产生,正与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中间位置相照应,是人生精神达到盛世状态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6.
青城后山记     
古云“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青城前山是道家修炼、香火旺盛之地,而要感受这“天下之幽”,则需要游其后山了。假期的后山之旅,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藏于道观之后、清幽灵气的青城山水。  相似文献   
57.
"无为",是道家教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行无为之治、不言之教,关键在于尊重自然的法则.教学方法强调自察、渐悟、身教示范、因势利导等,要求教育者尊重自然、扎实内功,以"不争而善胜"为指导,促进学生的长促发展.  相似文献   
58.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艺术中的妙悟是落花无言式的宁静参与,哲学中的“不言”是道法自然的转识成智。  相似文献   
59.
目前,我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种知识论立场,把知识视为道德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走的是一种通过知识教学促进道德提升的知识化路径。庄子区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类型,一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一种是关于自然的知识。针对两种知识类型的差异,老庄提出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化的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60.
茶,又是一种本性,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默想的境界里去。在婴孩啼哭的时候喝茶,或与高谈阔论的男女喝茶,是和在雨天或阴天摘采茶叶一样的糟糕的。茶叶在晴天的清晨采摘,那时的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故茶的享受还是与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及风雅发生联系的。道家的极力主张回返自然,以及我们的阴阳育化宇宙的观念中,露水代表"灵液琼浆",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