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2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大的变革转型期,我们的社会环境存在明显的道德行为负收益现象,付出与利益获得不成正比.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三种错误的观念:把教师"应然"的"道德身份"当成了"是";教师倾向于"知识化"、"对象化"地理解道德,把道德当成是"异己"的东西.在实践上,拷贝其它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将道德教育也专业化了.面对这一困境,大学德育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培植一种道德理性的智慧力量,重建合理的义利观、是非观,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人际合作关系.心理辅导模式有助于建构新的大学德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首先大学德育教师的自我提高、自我成长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其次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应从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特点入手,增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感;最后在方法上,大学道德教育以人为本,应该紧紧抓住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深入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德育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42.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情境的创设,用自身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影响,寓教育于情境之中,善待自我,尊重他人,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3.
对中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并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知行统一的过  相似文献   
144.
感人心,莫先乎情。情感是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支柱,是思想品德教学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因为人的正确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用情感去催化。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实现以“情”孕“知”,以“知”化“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呢?下面谈谈笔在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5.
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迫切,其内容包括性生理卫生知识传授,性别角色的塑造,健康高尚情感的培养,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专门授课,学科渗透,群体教育,个别教育,学校与家庭相配合教育;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活动法,交谈法,通讯法,激励法,矫治法,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无性别原则,性别区分原则,分阶段和有分寸原则,自然与适度原则,德育原则,灵活新鲜原则,适当保密原则,积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6.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近代的道德情感主义是既不同于道德理性主义,又不同于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说。其理论上的得与失,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来说,无疑会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7.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8.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因此。教师要抓住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思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紧扣教材。“以人为本”。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理论、行为规范等标准正确指导自己的言行。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9.
兰寿军 《班主任》2005,(10):40-42
现代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班级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核心途径.然而传统的班级活动往往更注重道德认知,而忽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0.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儿童品德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灵活运用教材,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