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21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教师道德规范是师范生未来从事与教育及教育相关职业的行为准则和遵循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与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必须同步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师德规范培养的现实困境在于有效性培养课程的缺乏、针对性评价机制缺位和科学性职业认同缺席。要想纾解这一现实困境,就要做到合理设置课程、效果优先;重构评价体系、强调成效考核;优化职业待遇、彰显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2.
刘铁芳 《中国教师》2008,(21):62-64
<正>"在学兄的挈领襄助下,我越过悠长的甬道,来到古朴静穆的教学楼前。记忆中,教室到处充斥着单调无聊的装饰:政治说教、道德规范、学业鞭策……而当我轻步迈进通师教室时,顿觉豁然开朗:遒劲俊逸的书法、挥洒淋漓的国画、别致优雅的壁挂、美仑美奂的板报……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弥漫着现代学子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网络强烈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然而,在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网络带来的问题也让我们始料不及.由于网络上隐匿的自由和自由的隐匿,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弱道德规范场所,甚至是一个藏污纳垢的所在.儒家的传统观念,如崇尚中庸、重视道德、重视人际关系等观念在网络时代受到了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网络新闻总体来看正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的整体态势,但其中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网上的道德失范既包括一般性的道德规范失落和道德意识缺乏而引发的不道德行为,也包括极端不道德行为,即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价值观念评判着别人的或者自己的行为。在媒介道德规范体系的苑林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成为绚丽夺目的奇葩。“八荣八耻”与当代社会经济制度,转型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方式或者其他方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媒介道德历史选择的结果和实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非常规方式,其被新闻业界正式或主动采用,是近代新闻事业在西方诞生之后的事情。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媒体经营的侧重点趋向商业利润的背景下,隐性采访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和大量的使用。然而,学术界却对隐性采访持相异的看法。原因在于其在法律上缺乏明保护但却禁区重重,操作手段又有违社会道德规范,有损于新闻媒体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思想政治专任教师重要责任。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当代大学生在履行社会职能方面却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究其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具有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而学生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却没有走上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王晓莉在《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国传统的国民公德教育重视积极作为式的道德教育,把要求学生积极为善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公德教育的表述方式上也多采用“保护”“增进”“热爱”等用法。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道德要求往往很难落实到具体行为中。例如,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重点,这是由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中所处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这一主体地位尚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论证。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习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习俗是一个含括范围比较广的概念,但它也不能囊括一切。人们在理解和界定教育习俗的时候,常常忽视了对教育习俗概念的边界和外延的确定,把许多非教育习俗的因素放进教育习俗规定性的范围中去,结果使讨论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对教育习俗与非教育习俗的界分,对教育习俗不同于什么的界定,都是我们从理论上科学把握教育习俗内涵所必须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