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2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明红 《职业技术》2005,(1):22-25
当个外交官曾是他的理想 金庸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袁花镇,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专攻国际法.重庆当时系国民党首都,复杂的政治风云磨砺了金庸的意志.后来,他因对横行校园的国民党不满而得罪了校方,被勒令退学.  相似文献   
82.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漠视的奇迹,阅读和评价金庸都无法回避金庸的特殊汉语组织。调动多种语言资源和技法而形成多语混成的现代白话审美语言,是金庸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金庸善于调动文言与白话、方言与口语等多种语言形式去铺陈场景、渲染氛围、夸饰人物,金庸以他深厚的语言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运用技能,向汉语世界的人们显示出现代汉语丰富的资源和精纯洗练、雅俗融合的形象魅力。  相似文献   
83.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84.
“江湖”作为一个泛指五湖四海的巨型空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可谓源远流长,而武侠小说对之尤为嗜好。  相似文献   
85.
《课外阅读》2008,(7):54-55
他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他是万千读者追捧的偶像,他的名字叫古龙。然而,古龙除了惊世骇俗的才华,更有着超越常人的处世智慧和宽广胸襟。经过多年艰辛的打拼之后,古龙终于在文坛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先生更是对他推崇不已。两人相识之后,就常常结伴同游。后来,古龙因为一些债务原因,手头有  相似文献   
86.
金庸小说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从贩夫走卒到莘莘学子,从普通百姓到知名学者,从商界精英到政坛高官,从乡间田野到高楼大厦,到处都有人谈论金庸小说。他的作品多次被重印,发行量过亿,其小说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金庸小说引入历史教学,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87.
冷眼看批判     
不知从何时开始,文化批判和文学批判渐渐进入老百姓的视野。本来,文化这东西包罗百象,互相指点,批评改正,是好事。但偏偏有一些人,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不仅批判别人批上了瘾,还动辄对人横眉竖眼,指手画脚,有点不可理喻。王朔批金庸,这是几年前的旧事。至今想来,也没什么可  相似文献   
88.
偶翻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字作丧乱意彷徨"这一章写到张三丰得知爱徒为人所伤后,于沉郁悲愤、心神激荡之际空临右军<丧乱帖>,精彩描写令我悠然神往--"只见张三丰走了一会,仰视庭除,忽然伸出右手,在空中一笔一画地写起字来…只见他写了一遍又是一遍,那二十四个字翻来覆去地书写,笔画越来越长,手势却越来越慢,到后来纵横开阖,宛如施展拳脚一般.张翠山凝神观看,心下又惊又喜,师父所写的二十四个字合在一起,分明县套极高明的武功……"  相似文献   
89.
考生档案刘超,毕业于北京市十一学校,参加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以496分的成绩考入本校高中。我所就读的初中比较适合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我还比较适应这所学校的学习。那么我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0.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