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2111篇
科学研究   25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2篇
综合类   14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旅游文化属性一直与文化属性纠结在一起,呈现多元化与不确定性态势。通过理论研究的梳理,结合实地调研,旅游文化在学科领域展现出文化与旅游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化领域具备跨产业融合特色,在审美领域表现出意识形态属性、经济属性与审美属性。旅游文化的功能突出体现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业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42.
审美是感性的身体话语,而制度则带有外在和强加的色彩,二者本应是矛盾的。然而,一旦它们结合起来,彼此原本的独立身份便暧昧不清,这也正是这一概念的优势所在:潜在于"审美"中的"制度"令人无所察觉,而形成了"制度"的"审美"则更易于确证自身。因此"审美制度研究"便成为一个反思的起点,引导我们从"审美"研究转向"审—审美"研究。  相似文献   
43.
“今楷”创作思想,是以旭宇先生为首的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石家庄全国楷书创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当代书坛影响很大,已经形成一种思潮。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参与这一思潮的讨论,就书法创作中形式技巧的运用与审美诉求的关系,对“今楷”的打造在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合理性加以论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4.
我国机械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高校机械学科博士生培养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博士生培养机制、博士生指导教师和不同类型博士生的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5.
蒋介石从教育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训育的言论,形成了系统的训育观:训育的实施是教育和社会的内在要求,目标是为了健全人格,达成此目标的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共通的校训,思想、生活指导,以及军事训练来完成,训育的至高原则是以身作则。我们可以客观评价蒋介石的训育观,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46.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被应用于道德教育层面。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指出惩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重之感。只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能够引发儿童的道德羞耻感的惩罚才会对儿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表达了作家们在向历史诉求的过程中与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彼此生死相知以及他们对现实的介入性言说,而这种面向历史的精神旨归和介入现实的话语呈现,又隐约地透露出作家在现实规训下的复杂心态。1960年代的历史小说也成了意识形态与政治话语诉求的认识性装置,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权力、制度、意识形态等对文学与人的规训以及这种规训的隐秘成规。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代书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审美观照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对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二是超越了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三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审美追求,四是对审美客体“象“及“象外“审美追求的综合提炼。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德育审美化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德育审美化,就是从美学角度,用美育方法来改革德育课,使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美学、美育靠近,使德育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其依据是:德育本为真善美;美育应以德为魂;以美育德可使德育走出困境,开创新的局面。德育审美化,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编写出德育内容,美学形式的新教材;其次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是传播媒介的形象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增强德育教学的审美性,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好道德的陶冶。  相似文献   
50.
在我国高校各类美学教材中,薛富兴教授撰写的《画桥流虹——大学美学多媒体教材》展示了美学概论教材写作的一种可行路径,从中可以总结出大学美学教材知识分层、体贴人类审美活动本来面目、美学作为知识学与智慧学相统一的三条基本写作经验,值得美学界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