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9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杜威经典的的教育哲学思想,“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是基础教育改革需借鉴的宝贵财富。文章在阐述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当代差异教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即作为教学活动起点的学生之间的基础性差异,作为教学活动终点或目标的学生之间的目标性差异,以及作为学生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学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性差异。同时,提出“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动态生成性”是当前差异教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2.
阐述了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人性独到的见解,认为杜威在人性观基础上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人的道德化的必要性;道德的可教性;德育的性质、目的与方法以及德育的教育标准。指出其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实用主义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当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真理现是其重要而具代表性的一个观点.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在对皮尔士等人的继承、改造和辩护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实用主义的内涵,提出了工具主义的理论.在真正意义上把"效用"而不是"真假"置于实用主义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4.
从六个方面对《中图法》第四版法律类的第二分类体系和《杜威法》第二十一版的法律类作了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别和各自的优劣,并着重对该第二分类体系的修订提出初步意见,还希望《杜威法》作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85.
图书馆即教育——杜威与美国州立图书馆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维尔·杜威在阿默斯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图书馆学思想,1889年,就任纽约州大学董事会秘书和纽约州图书馆馆长后.他认为美国的公立图书馆不应该仅仅是为政府服务的政府图书馆,而应该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或为民众终身学习的"平民大学",完成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理念的现代转型.他坚持纽约州图书馆学校的办学事业,为美国图书馆界培养了专业化的馆员队伍.也为图书馆学的学科建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谈及西方教育思想史,就不得不提到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人物——赫尔巴特与杜威。二者的教育思想都对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讲,对赫尔巴特与杜威在道德教育理论上的对比剖析都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7.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结果与社会生活如果不能较好地结合,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英语作为教学的一门基础课,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强调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今英语教学的需要.结合英语课堂现状论述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对于优化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杜威是自觉认识到教学社会性的第一人,他指出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弊端,并致力于将教学活动看作人的完整活动来研究.杜威的教学社会性思想对当前我国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真正地将教学活动转变成现实人的活生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89.
A century on from the height of John Dewey’s educational writings and the reputation of the Gary Schools Plan as a mode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the paper reappraises two key matt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hn Dewey and William Wirt, the first superintendent of the Gary Schools in Gary Indiana, and the coherence between John Dewey’s progressive pedagogies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Gary Schools Plan. Through drawing on a rang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John Dewey, William Wirt and the Gary Schools Plan in their shared quest to extend progressive education into new urban and industrial schooling contexts. The paper highlights areas where existing assumptions require review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lationship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Dewey and Wirt’s work were mutually beneficial. The paper ends by calling for further related research based on the archival material available.  相似文献   
90.
Interest in progressive education ideas has often been accompanied by advocacy for greater use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holistic learning approaches, as these are considered beneficial in conceptual,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terms. The paper reviews the possibilities for progress on this basis and contextualises the paper around three concurrent watershed moments in Scottish education: the end of the five-year programme implementation phase of a Curriculum for Excellence; the half-century anniversary of comprehensive schooling (1965–2015); and the centennial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Democracy in Education by John Dewey. Following a brief outlining of the Scottish policy contex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Dewey on conceptions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their connections with curriculum planning, effective pedagogical practices, and whole school reforms. Analysis describes the areas of conceptual clarity required and reviews how exactly versions of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might operate in practice. It is argued that the learner-led ideals championed by Dewey can still provide guidance and traction to help ensure that policy and practice gains are more than modest and variable. However, progress is likely to be greatest if school organisational changes accompany alterations to the curriculum and pedagogical culture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