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865篇
科学研究   19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87篇
综合类   232篇
信息传播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体育创造铸就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如何借助北京“新奥运”的理念,推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就此提出创建社区体育“三个一体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是两部不同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交织着喜剧和悲剧的因素。本文旨在通过时代的深层意义、作家的悲剧意识、人物性格的塑造、讽刺艺术手法、荒诞的表现方式及话语诉说风格来对比分析两部作品,揭示作品的中心思想,从而给后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73.
大道论的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在其本真存在的意义上就是原始本真的自然生态美。它乃是大道在自然中隐蔽的敞开,或者说是大道在自然中如实呈现的有无之境。作为整体自然美的天地之"大美"和作为个体自然美的万物之"众美",是本真生态自然美的两种形态。自然有无之境的破裂,造成了本真自然的解体并最终导致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自然美的逐步升级。人化自然美是一种非本真非生态的自然美。生态自然美及其有无之境的现代意义在于,启示我们超越出人化自然美的囿限,重新发现和进入自然美的本源之域,在与自然的先天本然的和谐中重建更具本真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4.
焦红  高慧 《编辑学报》2001,13(Z1):17-1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要真正成为展示我国科技成果的"窗口",就必须加强科技期刊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5.
高校“快乐体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快乐体育”思想的理论源头及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快乐体育”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地位,并针对高校“快乐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快乐体育”既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又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又发展学生个性的多重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6.
网络时代的到来会对传统的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网络文化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应该对此做出自己的反应,中国现代经典作品的细读化,中国现代经典作家讲解的精神个性化,中国现代文学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化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科学的训练,诗意的感染,帮助学生成长成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77.
文章对后奥运时代我国群众性武术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设想:老年人成为群众武术的主流;中年人成为群众武术的中坚;青少年儿童普遍喜爱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78.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 会政治、女性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教学在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开始萌芽,并随着 国家政治、经济、民主、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剖析了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 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子体育发 展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关注与重 视,促进本来就不具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传统中国女性,能够尽快养成进行体育锻炼 的习惯,从而使女子体育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9.
版权法自从产生的那天起,便与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版权领域的变革,特别是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休戚相关。从版权客体制度着手,分析了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版权客体、概念、保护要件及准则等一系列理论带来的变化。通过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以及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的对比,着重介绍了数据库这一独创性程度较低的作品,在各国的理论与实践中是如何予以保护的,以寻求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据库保护制度。从版权理论的最基础层次来揭示计算机时代整个版权制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0.
"Liberal Education"一词的意义在西方教育界早已有定论,一般较为人熟知的中文翻译是"人文教育"。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学教育弥漫"实用"之风,此时保守的学者有感当代教育重专业技能而轻人文课程的危机,乃重新诠释"人文教育"的内涵,并致力于人文课程的设计。这些学者中,上世纪40年代曾获得普利策诗人奖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克范多伦教授,结合诗人感性的笔触与自己投身教育的经验,写成著名的《人文教育》一书,他极力主张教育不只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更应进一步提供如何精炼人性的必要途径。他这种与当时宣称沿袭"进步主义"而号称自由派学者的对立思维,使他成为美国人文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他的教育理念,并阐述西方人文教育的本质与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