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上世纪80年代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意识形态之争 上世纪80年代西方比较教育学界曾经有过一场关于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意识形态的大论争。1982年美国比较和国际教育学会主席爱泼斯坦(Erwin H.Epstein)在该学会的学术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左的思潮和右的思潮:比较教育中的意识形态》的讲话,由此引发了一场他和卡诺伊、福斯特、诺亚、霍姆斯等比较教育名家之间的交锋。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设人文课程,重视人文教育,也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人文课程的建设,在人文教育方面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并以人文课程为载体,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著名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北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早为人知,他试图通过作品建立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他曾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这使他拥有了更多接触、感知外国优秀诗篇的机会。他的冷静和理性、对青少年一代的热切期冀使得他产生了为孩子们编一本好诗集的强烈愿望。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曾经指出,中小学教育应该为人打好"精神底子","人在年轻时代以这样的精神素质垫了底,以后无论遇到了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与改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概述与分析了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包括办学机构、分类与课程及其特点,并对其今后的改革趋势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价值教育是国际教育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西方诸国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倡导并实施多年。在我国,实施价值教育的时代背景并不同于西方,除了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引起的价值冲突与碰撞外,还有我国当前特殊的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学者们之所以倡导在我国进行价值教育的研究与操作,是出于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个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进行教育实验的教育家,他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是一门包容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特有教育资源的综合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指出:"对学生而言,人文素质实际上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其核心是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课程文化中的性别偏见由来已久,我国的传统教育更是含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表现出强烈的性别偏见,女性从来都是被排除在正统的学校教育之外。西方学者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我国学者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中西方的研究普遍显示:“教材中男角色多于女角色;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特征作了分析,对西方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合关系进行了历史考察,着重对我国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重理轻文"现象及其根源作了探析,对于高校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各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 ,纷纷加大了人文教育力度 ,以此来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状况的综述与分析 ,力求寻找一条适合于我国高等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新路子 ,在学习与借鉴中 ,形成并完善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一、国外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简况美国学者J.H .施奥布在《人文、工程和教育》中指出 ,人文学课程对工科学生的基本价值是 ,它们教给一种方法去探讨与工程诸学科不同的疑问、看法、问题 ,确切…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个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进行教育实验的教育家,他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世纪初死亡学(Thanatology)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以及1959年心理学家Herma Feifel<死亡的意义>一书的出版,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相关课程在美国出现.60年代生命教育实践开始扩充,至70年代大批兴起而普及.最近我国台湾将生命教育列为选修课程.在大陆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但还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3.
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反映在历史教育中就是历史事实的机械讲述和记忆。换言之,历史教育只注重"是什么",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为什么"和"怎么样"。随着教育观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观教育到广义的文化观教育的转变,教育应面向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历史课程作为学校人文课程的核心,其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何清凤 《师道》2009,(9):27-28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内专家学者都关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而对诸如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教育情况则缺少应有的关注。日本中小学社会科建立于1947年,替代了战前修身、历史和地理三学科,作为民主主义新教育的象征而成为中小学课程中的核心学科。  相似文献   

15.
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而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键又在这两类课程的整合。本纲要即是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整合的探索,意在寻绎一条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6.
陈鹤琴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恩想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本文主要探讨陈鹤琴的课程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乔治·萨顿提出了"新人文主义"思想,并主张以此来融合科学与人文,美国不少学校在教育中实践了这个主张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当前我国未能有效解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冲突的情况下,乔治·萨顿的思想和美国的教育实践经验可以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近二十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盛行于20世纪早期。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一座蓄水池,前辈的教育思想汇集于此,又是启迪教育后继者的源泉。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对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教学、课程、德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给后代留有广阔的思想空间和实践空间,对推动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我国兴起的一种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依托与多种媒体迅速发展,并有着事件性、亲历性、主观性、情景性、反思性和人文性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悄然兴起并日趋活跃,形成了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领域,但目前国内学界对此尚未予以充分关注。鉴于此,本文考察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推进我国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