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1933篇
科学研究   18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38篇
综合类   214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认识对象论     
刘秀萍 《教学与研究》2006,42(10):89-94
在由认识主体、认识中介和认识对象组成的认识结构系统中,目前认识论研究中对认识对象的探讨显得非常滞后。然而,随着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纳入实践活动和认识视野中的对象更加繁杂多样、变化多端,亟待从理论层次上予以抽象、分类和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提供了解决认识对象论的前提和思路,本文以此为根据分析了认识对象的类型,概述了认识对象的特征和功能,初步勾勒出认识对象论研究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42.
43.
语言主体认知机制的局限性决定了模糊概念的客观存在性。受所指概念模糊性的影响,原语模糊词与其译语对应体(精确词或模糊词)无法实现完全对应的转换关系。双语所指概念应用区域不能完全重舍是造成模糊词语际转换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方向开始向认知语言学方向转变。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修辞学层面,而是将隐喻现象提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这些认识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隐喻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隐喻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5.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interhemispheric transfer in numerical develop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developing knowledge of numbers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ir white matter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erebral hemispheres (the corpus callosum). We use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tractography analyses to test the link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pus callosum and performance on symbolic and non-symbolic numerical judgment tasks. We we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the interhemispheric connections of parietal cortex in 6-year-old children, because regions of parietal cortex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skills by several prior studies. Our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in the fibers of the corpus callosum connecting the left and right parietal lobes. Importantly, thes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were predictiv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children in performance on numerical judgment tasks: children with poor numerical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their peers exhibited reduced white matter coherence in the fibers passing through the isthmus of the corpus callosum, which connects the parietal hemispheres.  相似文献   
46.
教学设计是开发课程和指导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系统方法。运用ADDIE模型,融合多种学习理论,对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采用主题式教学内容和团队式教学模式,设计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与评估优化,课程的教学体系日臻完善,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被广大学生认可。  相似文献   
47.
教育游戏的应用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一线教师对教育游戏的理解,因此了解即将成为一线教师的师范毕业生对教育游戏的认知状况与期望有助于把握教育游戏应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该文通过对南京晓庄学院302名不同专业的师范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分析讨论了师范毕业生对教育游戏的概念认知、功能认知以及期望.通过调查发现:师范毕业生对教育游戏的概念认知程度偏低,不同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对教育游戏的概念认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师范毕业生对教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持肯定态度;师范毕业生对教育游戏的课堂教学应用持怀疑态度;师范毕业生对于一款“好”教育游戏产品的期望主要表现在教育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方面.  相似文献   
48.
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冒险精神的英雄形象,这些文学形象折射出了西方人热衷冒险的文化特质。在西方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这股勇于探索、甘于冒险的历险精神始终贯穿其中,甚至成为有别于其他异质文化的重要标志。它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冒险家向未知领域挺进。当然,它内含的"天人相分"的认知模式和"世俗人本意识"对人类文明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一点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9.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模拟真实的气象灾害成为可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气象灾害逃生演练系统,通过逼真的气象灾害场景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体验者的兴趣,还能增强其临场感以及面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及逃生能力。利用计算机设备构建生动逼真的虚拟环境,让体验者拥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他们能更方便、更直接地融入虚拟空间,并通过语言、手势、感官等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交互。与传统逃生演练方式相比,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气象灾害逃生演练系统优势明显,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 --阿尔都塞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尔都塞甘当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全身心投入到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其思想初衷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坚守马克思理论发现的科学特性."回归马克思",更准确地说是"回归成年马克思",构成了阿尔都塞理论解读的逻辑线索.有了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强力介入,阿尔都塞的理论解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些时尚精神的烙印.他对马克思的全新解读,是把马克思描绘成一个不自觉的结构主义者,让马克思穿上了"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外衣.崭新的方法和概念,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马克思的形象.这种解读着实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带来了一股难得的清风,为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