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5135篇
科学研究   45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46篇
综合类   40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1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崇尚儒教的朝鲜朝,其日常伦理意识也同样作用于男性,特别是两班士大夫们。他们往往将对女色的渴望隐藏于内心,以示自己儒士之风范。朝鲜后期的汉文小说中出现了泼辣狡诘、率性大胆的女性形象——如幼妓玉香兰(《钟玉传》)、妓女乌有兰(《乌有兰传》)。她们极尽所能,施展性魅力。撕破了伪道学的不近女色的假面具,将这些士大夫的真面目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962.
"司肖"(CI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模式,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实施司肖战略有重要意义。运用司肖战略重新规划建设班级形象,必须以管理育人为核心目标,创建合理高效的高校班级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63.
谢静  金波 《培训与研究》2010,27(1):41-42,52
大众十分喜爱通俗的图像形式,人们对于美感的认知由单一的高雅艺术逐渐转移到更加贴近生活的通俗艺术,其审美心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态度,站在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信息化的时代,大众有权利认定自己的好恶是否具有品位,并决定其是否符合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964.
司马迁在《史记》中创造性地塑造了一批异于传统贤者、仁者、勇者——"智者"的人格形象。这些"智者"洞察时势、筹计画策以成事功,是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有执着的目标,坚定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能超越世俗常态而直取本质,他们因时因势而起,是时代的弄潮儿。时代造就了智者的人格内涵与取向,同时也在其中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迹。智者形象是司马迁的发现和创造,是其对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965.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先勇、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剧作家却能在各自作品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其各自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散发出她们特有的魅力。这些女性人物在时代背景、身世遭遇、性格特点等三个方面有着某种契合,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却有着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她们的迷茫失落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也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时代创痛。本文选取三部作品《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加深我们对这些迟暮美人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6.
分析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从城市意象的理论研究出发,以合肥市为例,指出城市形态的可意象性是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与形态的载体,即城市的外显性,可见性,可读性是迈向内在意蕴表达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指出新的功能组织需要与其对应的意象,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意象性策略,包括轴线系统化,网络结构多元化,空间层次化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合肥城市的现有特色及不足,研究分析建立城市可意象性环境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967.
“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在今天读图时代呈现“重图像甚于事物,重复制品甚于原作,重表现甚于事实,重现象甚于存在”的现象已揭示“看”不再是一个简单问题。当今社会图像传播媒介对美术教育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审美鉴赏媒介的选择对审美教育的影响作用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68.
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的一个神话,其所塑造的狂人并非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种指向的符号人。他是多种人、多种心理、多种文化、多种趋向的集合和代码。鲁迅通过狂人形象的塑造,融合了鲁迅对人生、文化和世界的多种理解。  相似文献   
969.
艾丽丝·沃克不仅关注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性别双重压迫,而且致力于父权文化下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的解构与重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紫色》中的性别形象、性别冲突及性别等级,发现该作品不仅解构了父权文化意识中的男女性别形象的二元对立,改写了女人迫害女人的性别冲突关系定位,而且颠覆了男强女弱的性别等级制,凸显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70.
从虚实相生的过程来看,艺术形象的意蕴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缘实而成的感通、感受和感应,一是因虚而生的妙悟。虚实相生艺术效果的获得,必然要以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相匹配为前提,即媒介运用和意象呈现的相互顺应对艺术形象的呈现和艺术意蕴的生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语言媒介具有直接的精神性,可以在人的语言解读活动中直接诉诸人的大脑,非语言媒介则没有直接的精神性,只能通过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来诉诸人的大脑,因此语言呈现意象的深广度和灵活性是其他任何一种媒介都望尘莫及的,所以语言在促发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生成和扩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