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四川省跳水队方敏、侯媛媛、陈莉、祝智佳4名国家级运动员完成三米板405B动作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川队运动员与伏明霞的技术差距,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论跳水运动中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跳水运动的各个阶段的技术剖析,讨论了跳水运动的时空特征,指出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是跳水运动的专项知觉,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时间知觉在跳水的训练和比赛中占有主导性地位,建议在训练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下中国体育旅游在谋求转型升级的同时,亟待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以至“善治”。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入手,明晰了治理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以体育旅游产品、产业链及其融合状况的分析为基础,重点针对中国体育旅游的治理理念、职能、主客体、内容和模式等治理体系问题,进行了总体研究和个案考察,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MCAI(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标记。本文从MCAI教学系统,对休闲潜水教学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探讨引入多媒体的必要性,以及在休闲潜水教学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人板间力作用的特点,确定了积极蹬伸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分别对10名优秀运动员同一动作和王天凌的不同难度动作的积极蹬伸时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提出了高效率的积极蹬伸的运动条件和运动员最佳积极蹬伸时机的决定因素。同时分别得到了一般优秀运动员和王天凌个人积极蹬伸时机的具体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在竞技体育的竞争中,人力资源是体育竞争的基础和后盾。人力资源泛指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运行机制的规模与程度,二是个人发挥内在潜力的程度。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近年来,教练员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教练员的素质及培养问题。对此,章通过问卷调查法等,对广东省跳水运动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较真实、全面地反映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情况,为探讨提高该省跳水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立定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采用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何冲等7 gila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缓冲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与其他6名运动员相比.何冲缓冲时间最长(0.08 s),蹬伸压板时间最短(0.2 s),压板末肩关节角度最大141°.结论:髋、膝、踝在缓冲末较小的关节角度可以增加身体重心下降的高度,有利于压板;相关肌群肌肉力量是影响缓冲能力和蹬伸速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滨海休闲潜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滨海休闲潜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极大地带动了滨海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滨海休闲潜水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制约我国滨海休闲潜水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我国滨海休闲潜水业的市场定位,指出了我国滨海休闲潜水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对上海优秀击剑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注意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跳水运动员与击剑运动运动员的注意特征有显著差异。注意稳定性及注意集中这两项注意特征,是优秀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重要注意特征。优秀击剑运动员所具备的最重要的注意特征是注意转移。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wo distinctly separate training facilities (dry-land and aquatic) are routinely used in springboard diving and pose an interesting problem for learning, given the inherent differences in landing (head first vs. feet first) imposed by the different task constraints. Although divers may practise the same preparation phase, take-off and initial aerial rotation in both environments,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e tasks completed in the dry-land training environment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ose performed in the aquatic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kinematics of the preparation phase of reverse dives routinely practised in each environment. Despite their high skill level, it was predicted that individual analyses of elite springboard divers would reveal differences in the joint coordination and board-work between take-offs. The two-dimensional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orded during normal training sessions and used for intra-individual analysis.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paratory take-off phase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board-work (step lengths, jump height, board depression angles) for all participants at key events.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scaled global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ed that all participants adopted similar joint coordination patterns in both environm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ask constraints of wet and dry training environments are not similar, and highlight the need for coaches to consider representative learning designs in high performance div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