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2319篇
科学研究   9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36篇
综合类   44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化的密码具有永恒的制约性,宗教文化作为制约性因素始终是俄罗斯文学的基本命题之一,所有时期的文学中都保留着宗教的因素与特征,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就具有很多东正教中关于女性的观念特征。  相似文献   
10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美丽清纯、秀外慧中,才智超群、识见不凡,勤劳治家、百事和顺,情深意长、忠贞不渝,沉着机智、勇于抗争,寄寓着蒲氏对女性的期望,体现出作家的审美理想和非同寻常的识见,开拓了女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3.
多丽丝·莱辛和张爱玲是两位以关注女性命运为创作主导倾向的作家。但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却呈现明显差异,根源在于她们所秉承的中西文化精神本质及作者个人思想渊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4.
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女性在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着不懈的精神探索,不断思考并建构着属于自己的民族身份。她们关注女性自身,致力于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将对民族、家族与性别的关注与个人生命体验胶合在一起,并自觉地将民族叙事与女性叙事相结合,实现了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的建构与交融。满族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创作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5.
把女性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运用到大学语文教育中,使大学语文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增加一个女性主义视角。把培养大学生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用女性主义视角审视教材编写,改变无性别色彩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进行颠覆性文本阅读,通过增加性别视角实现多元化、多维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婚姻保卫战》的热播,女权意识与男权传统这一经典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剧对传统的女性和男性形象进行了时代新演绎,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表面上看是女权突围男权的成功典范,实则在故事讲述中流露出对男权话语的心悦诚服,男女平等的虚浮美丽背后却只是错觉。  相似文献   
107.
鲁迅的译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问题一直也是他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贯穿于他的创作和翻译生涯,尤其是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标准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在特定时期,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8.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一人物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现主要分析《敦煌变文集》中以王昭君和秋胡妻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及其蕴含的审美意义。她们都是容貌俊美却无法抗拒命运的悲剧人物,都无法摆脱社会的牢笼而获得真正的婚姻。她们唯美而又哀伤的独特内心得到了人们的同情,使得她们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数据统计法等,对女大学生进行瑜伽练习之后,身体体质指标及心理症状指标的变化及改善进行研究,探讨瑜伽练习对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柔韧性、平衡性、经期改善等体质指标的影响和对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0.
晚年的丁玲,在高扬政治意识的同时,其女性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同时存在并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纠结,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丁玲晚年的心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纠结极大地影响了丁玲显性层面的创作和隐性层面的心理,成就了其独特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