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18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knee extensor/flexor muscle streng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healthy males and females approaching retirement. Peak torques of the knee extensor and knee flexor muscle groups were measured bilaterally in 95 individuals (mean age 59.4 years) using an isokinetic dynamometer. Isokinetic concentric contractions were performed at angular velocities of 1.05 and 3.14 rad · s?1. Physical activity, including household, leisure, and sporting activities, was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peak torques exhibited were low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studies using the same methodology with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similar age and body size. Over one-third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sedentary, with just 13% being active enough to obtain health benefits. The poor muscle strength and low physical activity of this self selecting group of healthy working adults were surprising, and potentially a cause for concern. The combination of retirement being a potential watershed for a decrease i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known age-related decline in physical performance indicates that some of these participants are at risk of losing their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fairly early in the retirement stage. We recommend the introduction of effective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 for individuals approaching retirement, encouraging them to become more physically active.  相似文献   
32.
研究运用先进的Cybex-6000测力系统对60名正常健康中国青年(女子30名,男子30名)的右肩关节屈伸肌进行等动向心、等动离心及等长测试,研究肩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下的工作特征,获得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肩屈伸肌力基础数据,从而对肩关节屈伸肌群生物力学规律进行综合评价,此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为将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提供比全面的参考;为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肩关节屈伸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提供  相似文献   
33.
关于膝损伤患者伸、屈肌群力矩值及修正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in-Com等速测力仪对108名膝关节损伤的男性患者健、患膝关节伸、屈肌群向心性收缩的平均力矩、峰力矩及单位体重下的修正值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受伤膝关节的伸肌群与正常膝关节相比在平均力矩和峰力矩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而屈肌群的下降并不明显。伸肌群产生最大量的角度大约在60度左右,屈肌群产生最大力量的角度大约为20度左右。患者正常侧膝关节H/Q平均值在80%左右,伤侧H/Q平均值高达90%以上。实验所得平均力矩修正值和峰力矩修正值相对于一般人群膝关节损伤患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受伤膝关节伸肌群的平均力矩和峰力矩,与对侧正常膝关节相比,低于10%以上,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诊断和康复评定的有意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4.
运用IsoMed2000型肌力测试系统,选择60°/s和240°/s,对23名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健将级9名为A组,国家一级14名为B组)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踝屈伸肌群各项等速肌力指标进行测量。探讨优秀散打运动员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分析两腿的肌力差异,判断肌力平衡、关节稳定,运动员等级水平对肌力的影响。结果:国家健将级散打运动员双侧下肢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及稳定性显著优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支撑腿主要体现力的有效传递及稳定性,进攻腿主要体现屈伸肌力大小。  相似文献   
35.
中学生动态等速肌力自然发育的年龄规律与性别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黎鹰 《体育学刊》2005,12(5):39-42
探索肌肉力量自然发育过程中的年龄相关性和性别特点。运用Kineteeh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240名13~18岁普通中学生进行动态等速肌力测试评定。结果表明13~18岁男生,上、下肢屈伸肌的最大肌力和输出功率持续增长;从14岁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各年龄段男生的肌力均大于女生,14岁为男生动态等速肌力快速生长的敏感期。同期女生的最大肌力和输出功率也持续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明显小于男生,16岁后增长缓慢,16岁开始男女生之间的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36.
SZPT-ATTE-1型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进、消化国外同类产品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SZPT-ATTE-1型汽车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检测台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并介绍了该检测台在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弥补国外同类产品缺陷上所进行的改进。  相似文献   
37.
特定运动项目等动力学测试的差异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4个特定运动项目的等动力学测试,分析不同项目在等动力学测试结果中表现出的项目差异和产生原因。发现不同项目运动员在等动测试结果中。表现出不同的数据特点。这是由于不同项目运动过程中阻力类型不同所至。本研究根据不同运动项目阻力来源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类:中对抗阻力、自重阻力、机械性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能简单地根据等动测试某些指标的大小,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优劣,而应该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选择最能反映该项目的运动能力的等动力学指标,对其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分析和训练指导。同时也看到,由于实际运动和等动测试的内在差异,并非所有项目专项力量素质都可以通过等动力学测试来评价,比如在某些快专项速力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38.
采用ISOMED2000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优秀散打运动员和一般散打运动员肘关节进行不同速度的等速肌力测试.测试速度依次为10°/s、60°/s、180°/s和360°/s,选取屈肌肌群、伸肌肌群的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屈伸肌比值、峰力矩角度、平均功率、总功作为指标,对运动员的肘关节肌肉力量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速度下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力学特征变化.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无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还是爆发力都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在60°/s速度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做功最大,但优秀运动员的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屈肌力量,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女子手球运动员的踝关节等速测试力量特征。方法:运用CON-TREX对受测试运动员的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结果:受试队员两关节伸肌的相对峰力矩值均显著大于屈肌;女手队员的比值范围在32%~40%之间;踝关节伸肌的平均功率值显著大于屈肌;踝关节伸屈肌的总功值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1)女手队员踝关节屈肌最大力量强于伸肌;2)女手队员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例合理;3)女手队员踝关节屈肌的快速力量强于伸肌;4)女手队员踝关节伸屈肌的总工作能力比较弱。  相似文献   
40.
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优秀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向心收缩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力学及肌电活动特性.发现,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180°/s、300°/s向心用力时力矩、功随着速度增加逐渐下降,而功率随速度增大而增加(P<0.01).sEMG显示,伸肌和屈肌均被最大程度地动员,且伸肌肌电各参数普遍高于屈肌.iEMG随速度增加而下降,RMS、MF和MPF均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力矩一功率关系以及功率-iEMG关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快速运动时,功率与力矩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iEMG呈高度相关(P<0.01).等速测试与肌电结合可作为监测与评价运动员膝关节神经肌肉交互活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