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3781篇
科学研究   280篇
体育   1017篇
综合类   612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61.
智力障碍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对中国智力障碍者生活质量进行了跨文化研究。前期研究确定中国智力障碍者生活质量有七个主要成分,本次研究是对前期研究的深入。本次研究有以下新发现,智障者本人与家长和教师在对智障者生活质量核心指标方面有较大差异,智障者本人在生活质量方面反映出7个指标、家长在对智障者生活质量方面反映5个核心指标、教师在对智障者生活质量方面反映3个核心指标,智障者本人、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健康是智障者生活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研究结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以人为本,尊重智力障碍者的自身愿望,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62.
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04名视障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视障大学生焦虑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焦虑平均得分为46.50±10.29,1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总发生率为16%;视障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因子上得分最高,在自责应对因子上得分最低;视障大学生焦虑分与各应对因子分存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对视障大学生焦虑评分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63.
现代室内光环境设计既要符合照明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又要考虑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充分利用光的表现力对室内空间进行艺术塑造,加强室内空间环境艺术感染力,满足视觉的心理机能。  相似文献   
964.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people suffering from poor mental health is on the increase, including in Scandinavian countries. This increase seems paradoxical, as Scandinavian countries are among those with the lowest degree of material deprivation,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social exclusion.  相似文献   
965.
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交织、两条并行不悖的线索以及视角转换是小说《达洛卫夫人》叙事结构的主要特点。这种独特的叙事方法不仅给后人以启迪,使这部小说成为英国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品,而且深刻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西方文明的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966.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2.20±0.49)最差,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2.09±0.66)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2.03±0.54)和情绪问题(2.00±0.51)。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显示,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流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多,其次是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少。特殊家庭初中生在学习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显著多于特殊家庭小学生。特殊家庭小学女生的自我概念问题显著多于小学男生。特殊家庭初中男生的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性格缺陷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劣于初中女生。  相似文献   
967.
本运用法律人类学方法对于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精神病其实只是与主体所在化相对的一种异己感。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多元和宽容,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68.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mportant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have beendrawn mainly from two movements of epistemology: Constructivismand situated cognition. Aside from a meta-theoretical use ofconstructivism, the concept 'situated cognition' refers to a conceptionof situational context bound to a historically and socially determinedsituational logic. Focusing on educational processes, situated cognitionis considered to be a central construct for instruction, as is theclosely related concep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al models.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change of mental modelsin a situational context: self-guided inductive construction is oneexample; another is the processing of a conceptual model providedto the learner. An emerging question is how the preconception changesand if the effects of such a model transition are stable. An exploratorystudy will be sketched which investig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aconceptual model provid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arning process;it has been hypothesized, that such a conceptual model significantlyimpacts the stability (i.e. the successful reconstruction) of mentalmodels built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Also considerableintra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changes between two points of assessingthe learners' causal explanations were found. Similarities of theindividuals' reconstructions could be explained with regard tosimilarities of the structures of the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therelated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 In general, the results of thisexploratory study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mental models areconstructed in dependence on the demands of learning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969.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在校中小学生中因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的比例相当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改进与完善,探索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验证明,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活动和心理辅导与训练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外部育人环境的改善和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0.
精神损害的发生机理及表现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痛苦”的表述不利于审判文书的规范化。精神损害的实质是精神利益损害。加害行为作用于受害人的各种精神利益导致多样性的损害后果;精神损害的最终表现形式始终体现在主现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损害后果的判定主要以客观方面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