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010篇
科学研究   6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7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61.
“定”是学炼元极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认识人天科学的基础,对其研究探讨,对元极学的应用基础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2.
运用元极图理论,结合现代科学对语言的研究以及社会生活实践,论述了信息与能量是言语的物质基础,阐释了言语对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产生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63.
This article explores young women’s agency in relation to the body and the possible role of women’s studies in interpreting body experiences and constructing agenc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written accounts of one’s body experience written by Finnish students of women’s studies. The young women’s accounts manifested two types of agency: the accounts on agency relating to the body focused around attempts of resistance to cultural body ideals and conventional heterosexual roles. This ideal subjectivity relies on an individualistic and Cartesian understanding of agency, emphasising the young woman’s independence from culture, other people and her own body. The accounts on agency within the body expressed experiences of overcoming the mind/body dichotomy and connecting bodily to the surrounding world. I suggest that a shift from the implicit curriculum of Cartesian agency to a curriculum of corporeal agency could prove useful in education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64.
21世纪我国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的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本能衰退、道德感萎缩、物欲膨胀与精神萎靡等困惑。对此可在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与科技的关系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其积极面,即通过重建人的经验意识、全面关注人、明晰科技与现实中人命运的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65.
"授人以鱼"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学习要求。"授人以渔"及"授人以何渔"成了教师迫在眉睫地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尝试用思维导图在学习方式中的运用案例分析其"渔"之效果。  相似文献   
66.
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是学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属于一种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学"相统一的学术理路,而"六经注我"、"虽出古书,不敢尽信"、"发明本心"等命题以及"减担法"的提出,则表明了陆九渊心学诠释学的德性优先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67.
运用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或POMS)对参加篮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专项课程的学生的心境状态变化以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大学生通过身体活动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提出科学的建议,同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利用运动处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研究表明:体育...  相似文献   
68.
"健康第一"的思想由来已久,许多教育家都对此做出过精辟论断。在提高全民身心健康中,幼儿身心健康更是重中之重,而户外活动又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状况并不乐观。这不仅仅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更是全民、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  相似文献   
69.
呼吸是瑜伽练习的精华和关键,瑜伽呼吸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呼吸不同,是由意念来调控的。本文分析了瑜伽意念呼吸特点以及瑜伽意念呼吸练习对肺通气和肺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负性影响及其机制,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项目和负荷。最后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制定并实施适合个体特点的运动处方3个方面列举了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